当前位置:

粮储之星|郑晴:乘势而上 把小杂粮做成富民大产业

来源:红网 作者:李偲 编辑:李文洁 2021-09-30 08:01:3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兴粮”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起全系统开拓奋进的强大合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爱粮爱储、创新担当、争创一流”的粮储湘军,切实发挥行业典型人物的模范表率作用,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最美粮储湘军”评选和表彰活动。

从5月开始,红网联合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出《粮储之星》专栏,推荐全省粮储行业优秀人才,记录下他们最美的奋斗姿态。

相关链接:

粮储之星 |蒋珍凤:打通传统农业与智能制造融合动脉 创新引领粮食行业逐浪前行

粮储之星 | 肖评:深耕技工教育沃土 打造“粮储湘军”培育摇篮

粮储之星|彭冬虎:拧紧粮食储备“安全阀” 当好“粮管家 ”

粮储之星丨覃大明:用粮储人的“辛苦指数”换取粮食“安全指数”

z3-1.jpg

郑晴(左一)正在为售粮农民结算收益。(受访者供图)

红网时刻记者 李偲 长沙报道

近年来,随着国民养生潮火热来袭,杂粮快速进入大众健康饮食的流行区域。我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杂粮主产国之一,旱杂粮产业正在稳步壮大中。中国资本市场“旱杂粮”第一股浏阳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和全国旱杂粮产业“六强”企业,是湖南旱杂粮产业标杆性龙头企业。集团董事、总裁郑晴,依托湖南旱杂粮种植优势,推进旱杂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探索产业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子,期望把小杂粮做成富民大产业。

产业扶贫,为农民铺就致富路

从2010年起,在常德汉寿浏阳河集团旱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园里,郑晴参与旱杂粮精深加工和产品创新研究,主持研发的“神豆”牌系列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共22项,知识产权、注册商标56项,被评中国著名品牌。集团生产的“神洲杂粮”牌绿豆、荞麦、豌豆、红豆、杂粮面等10种产品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集团产品还取得了“自检出口资质”,已外销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旱杂粮产业园内已高标准建成存储量达3万吨的杂粮产品及种子仓储基地,同时承担着全省旱杂粮动态储备任务;按国际先进工艺水平建有杂粮面(粉)、粉、饮料、油、酱五条生产线和全国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以及恒温储存室、检验室等。

郑晴介绍,浏阳河集团通过不断创新融合形成了旱杂粮科学育(选)种、标准化种植、规范化仓储及杂粮类产品(食品)研发、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结构。

作为脱贫攻坚中的一支生力军,自2005年起,浏阳河集团开始探索如何通过产业帮扶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集团以旱杂粮产业为核心,以整村帮扶为途径,以合作社为纽带,实行“五统一”(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帮扶模式。

集团先后共投入扶贫开发资金2.1亿多元,组建专业合作社31个,带动湖南、江西、贵州等省的12县31个村近2万多农户发展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2800元以上。集团还实施了销售收入“两分钱扶贫工程”,筹集到资金800多万元,资助建设学校7所,帮扶贫困学生1836名,已完成学业、就业的达763名。

近年来,浏阳河集团先后被评为“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工商联产业扶贫重点联系企业”“定点扶贫先进集体”及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郑晴获得“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

z1-1.jpg

生产车间内,浏阳河集团帮扶的贫困户工人正在包装产品。(受访者供图)

乘势而上 做足产业“大文章”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杂粮健康的认识不断加深,杂粮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减肥、追求合理膳食的流行食物,因此郑晴认为未来旱杂粮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旱杂粮不与水稻作物“争地”,且精深加工增值空间大。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旱杂粮是重要的食用、饲用和食品加工原料,也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重要补充。郑晴介绍,2020年,湖南旱杂粮作物面积、产量分别为1141.4万亩和376.2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16.0%和12.5%;实现总产值470亿元,占到粮食产业总产值的11.7%,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z4-1.jpg

浏阳河集团开发了多品种旱杂粮产品。(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8日,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和农村厅及省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正式成立。9月份刚出台的《湖南省“十四五”粮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培育“湖湘杂粮”公用品牌,推广杂粮生产、加快产品开发,将旱杂粮打造成新的“千亿产业工程”。这都为湖南的旱杂粮产业发展注入“强心针”。

截至目前,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企业已对接21个县、37个村,带动33200多名农户发展旱杂粮种植。“项目支撑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关键。”浏阳河集团作为产业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为发挥好“领头羊”作用,郑晴表示,要将产业发展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

“实施公用品牌建设工程,打造好‘湖湘杂粮’这个拳头品牌;实施产业联合发展工程,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提质升级工程,做优高蛋白大豆、小籽花生、小宗杂豆、绿豆、苦荞等一批特色品种生产基地;实施产品研发创新工程,培育一支科研团队;实施产业标准集成工程,创建一套行业标准。”郑晴希望,通过未来5年的稳扎稳打,产业项目能够在湖南约60个县落地,入盟企业扩展到300家左右,如果平均一个企业带动600户农户,则可以有近18万户通过发展旱杂粮产业获益。

来源:红网

作者:李偲

编辑:李文洁

本文为粮食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s.rednet.cn/content/2021/09/29/102492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