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守好大国粮仓 用科技“加号”端牢中国饭碗

来源:红网 作者:吴奇凡 编辑:陈晓丹 2024-01-15 13:56:51
时刻新闻
—分享—

□吴奇凡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收购粮食超4亿吨,目前全国粮食库存充裕。过去一年,我国粮食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三农”工作不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是关系老百姓的民生大事。要在“种在哪里、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三个问题上下功夫,用好科技“加号”,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

守牢“耕地红线”,用科技“加号”激活耕地保护“新动力”。“先其未然谓之防。”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吃饭的“家底子”。没有充足的耕地,粮食“种在哪里”的问题就解决不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仅要做好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增强群众耕地保护意识,避免耕地建房、违规用地等现象发生;更要运用科技手段,确保耕地“寸土不让”:利用卫星图片,做好图斑核查整治,深入田间地头,摸清底数,对需要恢复的耕地分类实施整治,靶向“治疗”,实现土地复耕复种。这样才能筑牢粮食生产的“坚实基础”和“安全防线”。

赋能“农科引擎”,用科技“加号”激活农业发展“新活力”。“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无论是大海之滨,还是戈壁深处,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让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要想端牢14亿多人“饭碗”,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地”的问题,必须走好走实农业发展“科技路”,做到“藏粮于技”。各地组织部门,既要在种子上“大输血”,不断加大农科技术的研发,大力支持种业科技创新,不断进行良种培育;又要进行设备“大升级”,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做好粮食生长全过程的监测和预防,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种地”“高效种地”,让更多“好种子”结出“金果子”。

激发“农民热情”,用科技“加号”激活粮食生产“内生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要解决“谁在种地”的问题,关键就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仅要带动农民提高种地技术,更要不断富裕农民“腰包”。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粮食收购和保供稳价迫在眉睫。因此,一方面要运用粮食购销数字化监管系统,探索建立常态化视频查库机制,做好收购工作保供稳价;另一方面要培育农业发展“领头雁”,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电商带头人等“新农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激活种粮农民的内生动力。只有让种粮农民通过农业产业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才能持续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写下“新篇章”。

实现粮食颗粒归仓,关系着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关系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打好“农业牌”,用好“科技加号”,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粮食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吴奇凡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粮食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s.rednet.cn/content/646845/59/1344317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