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编辑:李偲 2022-01-11 10:34:28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内产量增长、进口及替代谷物增加——

玉米供需持续改善

res04_attpic_brief (1).jpg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玉米供需关系紧张,价格跌宕起伏,引发高度关注。随后,国家综合运用发展玉米生产、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玉米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价格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国内玉米产量持续增加

2021年末,东北玉米价格虽比上市初期有所提高,但仍没有达到农民心理预期。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永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侯刚告诉记者,合作社2021年种植玉米1万亩,每亩产量1600多斤,高于上年。当地玉米价格从刚上市时每斤0.9元上升至每斤1.01元。“2021年,农药、化肥价格大幅上涨,种粮亩均成本增加100元左右,基本抵消了粮价上涨带来的部分收益。”侯刚说。

当前玉米价格虽仍在高位运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回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粮油监测处处长李喜贵认为,供需关系持续改善是玉米价格回落的重要原因。2020—2021年度,我国实施饲料粮保供稳市措施,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国内饲料粮市场供应。受国内玉米产量增加、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得到阶段性改善。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两年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玉米产量27255万吨,比上年增加1190万吨,增长4.6%,玉米产需缺口呈现缩小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供需形势将进一步改善,国内饲料粮供应有保障。

同时,国家积极鼓励粮食进口。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702万吨、高粱871万吨、大麦1146万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部长申洪源认为,玉米及其替代品适量进口能够快速满足国内消费和加工需求,改善国内玉米储备结构。通过进口玉米的实际到港及装船信息改善市场供需偏紧的预期,让市场供需流通回到良性发展轨道。

从国内小麦和稻谷替代情况看,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一度遥遥领先小麦和稻谷价格,使得小麦、稻谷替代玉米做饲料成为可能。

“近期小麦、玉米价格比较关系有所改善,有利于扩大玉米饲用量。多用玉米既可以缓解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压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利于确保口粮安全。”李喜贵说。

国际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影响

受疫情肆虐、极端天气、国际资本炒作等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我国粮食进口成本明显增加。2021年前11个月,全球玉米平均贸易量约1.89亿吨,我国进口玉米2702万吨,占全球玉米贸易量的14%左右。

2020年8月份,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为每吨800多元。受疫情多发导致物流不畅、大宗商品涨价,以及主产国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2021年5月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最高涨到每吨1842元。

目前来看,全球玉米市场供给较为宽松,为我国充分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球玉米产量近10年来呈稳步走高的态势,预计2021年将达12.08亿吨。

“我国玉米连续增产不仅有助于改善国内供需关系,也为维持世界玉米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申洪源说。

构建多元化饲料供应体系

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持续增长,目前已超过谷物总消费量的40%。随着居民消费进一步升级,饲料粮短缺问题愈发凸显。专家建议,要多管齐下解决饲料粮短缺问题。

解决饲料粮短缺问题,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农业农村部明确提出“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农业生产目标,意味着202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仅不会下降,还有可能继续增加。从中央到地方,要最大限度挖掘玉米稳产增产潜力,同时想方设法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

专家建议,要多措并举减少饲料用粮。大力发展青贮饲料,积极促进牛羊养殖,调节肉类消费结构,可适度减少饲料粮消耗。改善饲料配方,减少豆粕饲用需求。

逐步构建多元化的饲料粮进口格局,降低粮食进口风险。一方面,促进饲料粮进口来源地多元化。除了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粮食主产国进口粮食,还应该增加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数量。另一方面,要促进粮食进口品种多元化。扩大进口饲料粮品种,如扩大高粱、大麦、碎米、木薯干、酒糟等进口,缓解国际市场采购压力。

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积极鼓励支持国内粮食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海外种植加工、种业研发、企业参股控股等,构建全球粮食产业供应链。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结合期货市场、现货市场等现代化粮食交易市场,分品种推进,努力增强我国粮食定价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