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湖南省粮食局退休干部、粮票收藏爱好者聂守明策划了一个小型的《粮票上的百年党史》展。
聂守明为大家讲解粮票上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李偲 长沙报道
方寸粮票,见证历史。
“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2018年12月18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讲话生动概括了我国由物质短缺的计划经济向自给有余的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近期,原湖南省粮食局退休干部、粮票收藏爱好者聂守明,策划了一个小型的《粮票上的百年党史》展,300多张反映粮食、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等历史的粮票在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集中展出。一张张珍贵的粮票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倾听百年初心。
聂守明告诉记者,展出这些当年沉甸甸的票证,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使用票证的那段艰苦岁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感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
聂守明在整理自己收藏多年的粮票。
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保障人民生活和国民建设中的粮食需求,中央人民政府于1953年11月19日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即众所周知的统购统销。1955年,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发行使用,拉开了我国长达38年的“票证经济”帷幕。
期间,国家共印制8套27种全国通用粮票,其中发行使用6套19种。湖南粮食厅于1955年9月1日起发行首套“湖南省通用粮票”,至1993年粮票停止使用,共发行省级粮票和饲料票15套71种。此外,省内还有12个地市35个县市印制发行了工种粮票。
记者在聂守明家中看到,几乎每个省发行的粮票老人都有收集到,数量超万张。湖南省的有2000多张,“距离集齐只差几张了。” 聂守明向记者介绍,粮票的设计和文字图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粮票图案涉及革命圣地、名胜古迹等,展现了我国古老的文明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大量的国防建设、工农牧业、水电交通、城市建设等图案,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图案中工农商学兵形象,勾勒出我国人民不同时期的精神风貌。从计量上看,有旧制计量,市制计量和国际标准计量,记录了我国计量单位变革的历程。
许多革命纪念地出现在各地的粮票上。
印有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的粮票占聂守明收藏中的重要一部分。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遵义会议会址、南昌起义纪念塔等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点,都出现在各地的粮票上。
1969年印发的“湖南省粮票”和“湖南省粮食指标划拨票”壹仟斤的票面,全部是毛泽东主席早年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如第一师范、一师附小、船山学社、湖南学联旧址、爱晚亭、橘子洲头、清水塘等,并印有毛主席语录,成为全国粮票中的珍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量的国防建设、工农牧业、水电交通、城市建设等场景出现在粮票上,展示了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长沙火车站、长沙湘江大桥和湘潭钢铁厂、湘潭湘江大桥就分别出现在了湖南省级粮票和湘潭市工种粮票上。
从农民喜送爱国粮到高仓满储、从滚筒式打稻机到拖拉机耕种、收割机收获,粮票上粮食生产图画也见证了我国粮食工作的进步。1955年印发的“湖南省通用粮票”大米拾斤票面和1961年印发的“湖南省武装民警购粮票”的全部图案大胆借用了我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耕地机”和“秋收图”,是全国粮票中的仅有。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贵在观看展览后表示,这个展览就是一堂课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粮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见证了我国从粮食紧缺到丰衣足食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粮食政策的见证,也是建党百年辉煌成就的历史见证。
粮票退出历史舞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生产力进步、供需矛盾缓解、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各类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
取消粮票的底气,来自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粮食保障水平的快速提升。从取消农业税到实施农业补贴、支持产业化发展,中央的一项项重大举措,切实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百姓福祉。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55年全国粮食产量为18394.6万吨,1993年达到45648.8万吨。到2020年,66949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年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更难得的是,在粮食实现丰产丰收的同时,肉蛋奶、棉油糖等农产品也大量增产,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更加充盈。老百姓不用再担忧如何填饱肚子,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出品味。
如今,粮票早已结束其沉重而又光荣的历史使命,但仍然在提醒我们勿忘“国事农先”的古训。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持续重视“三农”,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稳定粮食产业发展,才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来源:红网
作者:李偲
编辑:丁洵
本文为粮食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