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有力促进粮食提质进档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刘博文 编辑:李偲 2020-01-07 10:02:43
时刻新闻
—分享—

优质粮食工程核心在于“优质”。2017年以来,各地牢牢把握促进粮食提质进档这一重要目标,有序推进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负责人表示,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对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种粮农民收益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完善粮食收获后系列化服务,构建体系保障和制度保障,确保了种粮卖得出、卖得好;致力于解决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后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促进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议价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政策市到市场市的平稳过渡,是顺应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提高种粮农民收益的有效举措;粮食产后服务作为粮食收获后的第一道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目标是通过必要的清理、烘干等方式,以及灵活的分等定级、分仓储存,引导农业生产,有效连接大市场,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湖北省建设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刘博文/摄

合理布局 建设有序

本刊获悉,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自建设推广以来,受到地方粮食部门和种粮农民的欢迎,许多省份都把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直接服务农户、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各地项目建设呈现3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各地成立了由省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局)、财政厅牵头,各级相关部门参与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项目管理有规,大多数地区研究制定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和《运营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三是项目建设有序,部分地区在国家局印发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要点(试行)》基础上,因地制宜编制了本省(区、市)项目实施《技术指南》和《服务要点》。

据初步统计,自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全国26个省份规划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约5000多个,2017-2018年度首批启动建设任务的16省建设完成率达90%。规划配置农户科学储粮仓约60万套,目前已完成计划70%。从建设成效看,目前已建成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已陆续发挥效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损失。

在项目推进工作中,各级粮食部门紧紧围绕帮助农民收好粮、卖好粮,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合理规划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项目实施,项目建设大幅提高了基层粮食企业为农服务的意识。已建成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正在陆续发挥畅通卖粮渠道、方便农民售粮、促进农民增收的功能,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据山东省初步测算,建成项目预计可使覆盖区域内粮食损失平均降低4个百分点,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转变。

多种模式 惠农惠企

2017年就启动项目建设的安徽省全椒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抢抓国家优质粮食工程政策机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现已建成一座高标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

全椒县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科学规划选址、着眼高效实用、严格规范操作、坚持合理定价,建设成立的中心辐射周边10公里内有百亩以上种粮大户65户,按照“优质、方便、规范、安全”的服务方针,在试运行阶段初步确定烘干价格水分16%以下的收费40元/吨,16%~20%的收费60元/吨,20%以上的收费80元/吨。由于价格合理,水杂检测和称重公平,群众信任满意,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直接将收割的粮食送到产后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农户“烘干难,烘干贵”的问题,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国有招牌的诚信度得到充分体现,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粮食提质增效和粮农增收。

南京市六合区也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六合区6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个中心将辐射周边10~20公里范围,带动和服务农户100户(大户),面积3~5万亩,可减少农户在清理、干燥等环节粮食损失2%,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全区可实现为农烘干近20万吨,也给区内其他烘干企业运作规范起模范带头作用。

据本刊了解,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年以来,各地涌现了如合作联合社建设模式、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独立建设模式、粮食与供销部门联合建设模式等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四川省的合作联合社建设模式。广汉市黍鑫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51家各类专业合作社组建,江西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由17家合作社组成,实现了由“户户联合”转变为“社社联合”。联合社建设产后服务中心为各成员合作社及农户服务,成员合作社只从事生产,粮食烘干、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由联合社进行统筹。建立合作联合体,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共享、金融资本互助、品牌建设推进、服务和效益双赢等目的,提高了粮食产后服务社会化组织水平。

江西省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独立建设模式。江西省105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中有69个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独立建设的,2/3由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独立建设承建。

江苏省的民营粮油企业独立建设模式。江苏省南通季和米业,是一家集粮食收储、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承建南通市海安县1个产后服务中心。该企业通过走访和比较确定了采购设备的品牌、型号以及市场价格的可控范围,委托有资质的招投标公司组织实施采购。

除了以上模式之外,还有合作社独立建设、国有粮食企业与合作社联合建设、粮食与供销部门联合建设、国有粮食企业吸收民间资本建设等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模式的成功运行为优化服务体系布局、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提供了有效模板,为更好地增加种粮农民收益,满足种粮农民需求,盘活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仓储设施,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提供了经验。

多措并举 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负责人表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关键期,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要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2019-2020年是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集中期,各地要抓好每一个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建设单位认真实施,确保如期建成。各级各单位在指导建设时,一方面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和“五优联动”这一主题,另一方面要紧扣为农服务、促农增收这一宗旨,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同时指导各级管理部门强化运营绩效评价,边干边总结边推广,确保好事办好、办出成效。

要做好项目库维护。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库直报系统是服务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建设进度的有力工具。部分主产省项目数量较大,这一系统有利于辅助实现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确保项目库基本信息真实、进度更新及时,利用好项目库,督促各地按建设进度安排抓好落实。

要及时挖掘总结典型。自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以来,各地摸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要高度重视典型的挖掘总结,发现典型、挖掘做法、培养总结,形成相对成熟的典型经验,并通过宣传推广到各地,结合自身情况,推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要积极探索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运营模式,切实发挥为农服务作用。未来三年内,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可以基本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建成后的运营和发挥为农服务效是项目实施的关键一步。在为农民提供各项产后服务的同时,使建成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经济性”,依靠市场来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良性循环。要确保建设期完成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仅可以为农创造效益,同时还可以持续地运营下去。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刘博文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