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收储力度大 中晚稻稳步走高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徐彦 编辑:李偲 2025-11-05 09:09:15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下旬,启动中晚稻托市收购的河南省和湖南省陆续公布多个收储库点,政策收储力度加大,基层农户售粮积极性提高。短期符合收储质量标准的中晚稻价格稳中上行,中晚稻现货市场以质定价、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随着中晚稻上市量持续增加,叠加大米需求不足、进口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大米价格上涨乏力,短期走势趋稳。

秋粮收获过八成半

中晚稻上市北快南慢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9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半。截至10月30日,黑龙江和辽宁稻谷收获基本完成;安徽一季稻收获超过2900万亩,进度过九成;四川稻谷收获进度过九成。截至10月29日,江西晚籼稻已收获950万亩,进度超五成;江苏稻谷收获进度约四成,同比进度快8%。截至10月26日,吉林水稻已收获1183万亩,占比93%。

据农业气象监测,10月29日至11月2日,黑龙江东部和北部、吉林东部部分地区将出现降温雨雪天气,对稻谷收获扫尾和晾晒、储运不利。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低温阴雨天气对晚稻成熟收晒不利。

今年中晚稻收购进度同比略偏慢。截至10月29日,安徽累计收购中晚稻254万吨(中晚籼稻243万吨、粳稻11万吨),同比减少5万吨,减幅1.9%。截至10月25日,江西累计收购中晚籼稻168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减幅0.6%。截至10月25日,河南最低收购价收购稻谷1.2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增幅140%。

政策夯实价格底部

中晚稻市场稳中上行

截至10月30日,湖南省连续公布了四批最低收购价稻谷收储库点,覆盖范围包括湖南省主要稻谷产区衡阳、株洲、岳阳、湘潭四个地区。本周(10月27日至31日),随着政策性收储力度加大,中晚稻价格底部进一步夯实,现货市场价格逐步稳中上行。

截至10月31日,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南昌1.24~1.29元/斤、抚州1.24~1.29元/斤、赣州1.29~1.31元/斤、上饶1.27~1.29元/斤,均与上周持平;吉安1.23~1.30元/斤,景德镇1.24~1.29元/斤,均上涨0~0.01元/斤。

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常德1.25~1.29元/斤、长沙1.28~1.29元/斤、岳阳1.25~1.29元/斤、怀化1.30元/斤、株洲1.25~1.29元/斤,均与上周持平;邵阳1.29~1.30元/斤,上涨0~0.01元/斤。

湖北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黄冈1.29元/斤、荆州1.29~1.30元/斤、武汉1.29元/斤、宜昌1.29元/斤,均与上周持平;荆门1.30元/斤,下跌0.01元/斤。

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合肥1.21~1.34元/斤、芜湖1.30元/斤、安庆1.27~1.29元/斤、铜陵1.29元/斤,均与上周持平;滁州1.24~1.35元/斤,上涨0~0.01元/斤。

四川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成都1.31~1.37元/斤,周环比上涨0~0.01元/斤;南充1.32~1.36元/斤,广安1.36元/斤,均涨0.01元/斤;德阳1.34元/斤,上涨0.02元/斤;内江1.30~1.35元/斤,下跌0~0.01元/斤。

江苏普通中晚籼稻折干标准水分收购价:南京1.29元/斤、淮安1.31元/斤、连云港1.29元/斤,均与上周持平;宿迁1.27~1.33元/斤,徐州1.33~1.34元/斤,均上涨0~0.01元/斤。

地储轮换规模下降

购销成交量同比均低

本周,地储稻谷轮换规模下降,采购成交量和销售成交量均低于上周同期水平。新粮市场,据不完全统计,10月27日至30日,南方9省地储稻谷采购计划交易35.2万吨,实际成交21.2万吨,成交率60.2%,成交价2580~3300元/吨,折价幅度0~305元/吨,成交量周环比减少25万吨。当前新季中晚稻大量上市,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地储稻谷竞价采购工作,竞争激烈,导致成交价折价幅度较大。

陈粮市场,据不完全统计,10月27日至30日,全国12省地储稻谷销售累计投放43.6万吨,实际成交22.9万吨,成交率52.5%,成交价2030~3040元/吨,溢价幅度0~346元/吨,成交量周环比减少5.5万吨。当前地储稻谷轮出任务尚未完成,因此在新粮大量上市阶段,地储陈稻轮出仍持续进行,目前地储轮出的稻谷以2022年和2023年产陈稻为主,期待依靠陈稻的低价优势,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国际米价涨跌互现

越南对我国出口激增

本周,国际米价涨跌互现。据监测,截至10月30日,泰国大米(5%破碎率,FOB报价)357美元/吨,较上周上涨6美元/吨,同比下跌150美元/吨;越南大米371美元/吨,较上周上涨1美元/吨,同比下跌155美元/吨;印度大米356美元/吨,较上周下跌6美元/吨,同比下跌90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32美元/吨,较上周下跌3美元/吨,同比下跌133美元/吨。

进入10月末,海外大米需求持续疲软,强降雨影响新季稻谷产量和质量,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米价继续小幅走弱。受区域市场格局变化影响,越南对我国的大米出口激增。今年1月至9月,越南对华大米出口量增至60万吨,同比增加35.9万吨;出口价格接近500美元/吨,同比上涨约100美元/吨。非洲市场也增加了越南大米的采购,预计2025年越南大米出口总量将达到800万吨,超过泰国,成为继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大米出口国。‍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徐彦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