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正式发布。文件指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去年,我国年度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创下历史新高。在此背景下,继续强调粮食供给保障有何深意?
2月24日,国新办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对上述问题进行回应。
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2024年,我国克服局部地区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了221.8亿斤,历史性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粮食增产主要是靠单产提升,去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这对于增产贡献超过八成。
关于今年粮食生产怎么抓,有一种声音认为,粮食增产了,再加上粮食市场也比较疲软,一些品种价格走低,今年抓粮食的力度是不是可以松一松?
韩文秀表示,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一方面,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必须立足于抗灾夺丰收,把困难想在前面。另一方面,我国粮食需求还在不断扩大,14亿多人要吃饭,还要吃得越来越好。“虽然现在大家口粮吃得少了,但是肉蛋奶吃得多了,这些都需要越来越多的饲料粮来转化。我国粮食总体上不是供大于求,而是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历史经验表明,粮食生产往往抓上去很费劲,掉下来比较容易,决不能因为工作松劲懈怠,造成生产大起大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把我们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韩文秀说。
稳面积、增单产是稳产丰产的重点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体该如何发力?根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稳面积、增单产仍是重点。
韩文秀介绍,我国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潜力比较有限。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之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促进大面积增产。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还不够,有的增产增效措施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试验田里,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转到大面积提单产上,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确保今年粮食继续稳产丰产。
同时,还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科技,要害是种子。韩文秀指出,我国农业科研创新协同还不够,研发方面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要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落地生根。还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粮食产能和生产保供的稳定性。
此外,还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保主食,还要保副食。韩文秀表示,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让老百姓的餐桌更加丰富,吃得更加健康、更有营养。
最后,韩文秀提到,食物浪费问题令人痛心。节粮减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增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来源:新京报
作者:田杰雄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