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稳产保供 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 隽 郁静娴 编辑:李偲 2025-02-24 14:57:42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要,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进行了多方面重点部署。

瞄准关键生产要素,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超过1.4万亿斤,迈上历史性新台阶。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

在较高基数上继续实现稳产丰产,要把重心放到单产提升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坚持多油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方面,重点要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持续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提升饲草生产能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

要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设置必要的过渡期。保护耕地还要注重提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

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智慧农业。

当前种粮收益低已经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调动种粮抓粮积极性,文件也进行了部署。要稳定市场供需,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要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逐步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防灾减灾、节约减损就是增产增效,文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

“防”,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等。

“治”,加强平原涝区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

“节”,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加强公共食堂、餐饮机构等用油指导,推广减油减盐减糖和全谷物等膳食,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

除了节流也要开源。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实施大中城市周边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发展森林食品,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 隽 郁静娴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