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镇赤马村选良种、推良技、施良法,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沙市镇赤马村的稻田里,农户正在抓紧收割水稻。赤马村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金秋时节,稻浪流金。沙市镇赤马村,稻田里轰鸣声不断,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从单季到双季、从小田到大田、从“单独种”到“五统一”,赤马村三年实践端稳“自己的饭碗”——今年,沙市镇赤马村迎来了双季稻大丰收,1600余亩稻田亩产近1000公斤。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赤马村不忘嘱托,扛起粮食安全的重任,通过改善种粮技术和方法,解决了水田土质差、种粮积极性较低等难点,走出了一条山区乡村的新“稻”路。
打破常规种粮模式
实现大幅增产
赤马村地处沙市镇北部,背靠大山,是典型的山区偏远村,存在水田土质差、效益低等问题,受自然条件影响,村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2021年,赤马村800多户村民中,光外出务工的就占了一半左右。
为积极响应“粮食安全”号召,2022年,赤马村村两委先后五次召开相关会议,决定通过上户走访的形式发动村民种粮,并流转农户零散的土地,形成“农户+种粮大户+村集体”的合作模式,提升种粮收益,从而带动更多村民种粮。
“种田效益低,不如出去打工。”“家里没有农机,种不动……”赤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本权带着村干部逐一上户,走访了全村800多户村民,然而,面对他们的号召,村民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拒绝。
“大家放心,村上请了专家来指导种田,而且有良种,种粮收益肯定能提高。”最终,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成功说服了100余户村民参与种粮行动,村集体流转了380亩土地,2022年双季稻亩产达到了900公斤,突破了赤马村的种粮记录。
见到成效,村两委总结了一个具体做法:赤马村村集体流转参与种粮的农户的土地,并提供双季稻良种,种粮大户负责统一翻耕、育秧、抛秧、收割,农户对自己的责任田进行田间管理。
此外,为改变水田土质问题,沙市镇的专业农技团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不仅在施肥、打药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还因地制宜计算出一套“赤马种田参数”,包括秧盘的间距、田间的水位、水渠的深度等最佳数值,村民们照着这套参数能实现科学种植,保障粮食产量,真正做到“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节点、统一耕种方式、统一农化服务、统一收割收购”。
“良田+良种+良法”
探索增收“新”模式
“有了第一年的成果,我们做上户走访工作容易多了。”赤马村农业专干李颂说,第一年粮食丰产后,村民种粮的积极性、自主性大幅提升,2023年就有300多户村民参与种粮,还有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种粮。
61岁的村民喻腊初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他一直在外打零工,去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回乡种植了160余亩双季稻,“今年通过种粮,我赚了四五万元哩。”
今年赤马村全村800多户村民纷纷参与种粮,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380亩增加到700余亩再增加到1600余亩,2023年双季稻产量每亩超1000公斤。
如今,种粮的农户靠粮食产量获益,不种粮的农户通过租赁耕地的方式赚钱,种粮大户通过租赁农耕机器和种粮实现高收入,村集体也种了500亩双季稻,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
刘松泉是赤马村的种粮大户,他表示,通过租赁农机和种粮,今年获得纯利润近10万元。
“我们的先进做法在沙市镇友助村、长春村、中洲村等地也推广了起来。”李本权介绍,今年,赤马村还向镇上争取了5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通过“良田+良种+良法”的方式节本增效,助力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