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桂阳:创新烟稻轮作 打造稳粮富民桂阳模式

来源:中共桂阳县委 桂阳县人民政府 编辑:李偲 2023-11-29 09:29:18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近年来,桂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在全省首创“烟稻轮作”产业循环种植模式,形成“以烟促粮、以粮保烟”的互利互兴良性循环,有效破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难题,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擦亮“产粮大县”“烤烟名县”“经济强县”名片,尽收“湘南粮仓”“烤烟王国”之美誉,开辟了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0站位县域发展大局,紧扣稳粮安民和产业富民两根“主弦”

优化上层设计,盘活耕地资源,推进稳粮兴烟。县委、县政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大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和产业强县战略,高规格成立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将粮烟生产齐谋划、同部署、共推进,加快构建粮烟融合“一地双循环”产业体系,相继出台《桂阳县2022-2024年早稻生产示范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桂阳县2023年早稻(双季稻)生产工作方案》《桂阳县2023年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方案》《桂阳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推进农田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惠农强粮政策。创新推行“烟稻轮作”制度,盘活存量耕地提高复种指数,发挥耕地最大经济效能,既抓牢了粮食安全这个“米袋子”,又抓稳了财政增效、农民增收这片“金叶子”,实现“粮稳民安,烟兴民富”。202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9万余亩、总产35万吨以上,全面完成了粮食生产各项指标任务;落实烟叶合同种植面积25.11万亩,收购烟叶71.61万担, 完成烟叶税2.89亿元,实现烟农收入14.24亿元,税收4%返还给村级集体经济,带动99%的行政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桂阳“烟稻轮作,以烟补稻”实现经济、粮产双赢》经验做法被湖南《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官微推介,得到多个国内相关媒体转载。

0立足粮烟生产实际,围绕设施共享和技术互补两条“主线”

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经营模式,推动以烟促粮。积极拓展粮烟共生模式,健全烟粮协同发展机制。推广晚稻集成与烤烟生产互补的技术模式,通过实施烤烟生产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平衡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高效栽培等方面技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和耕地质量,降低土壤农药残留和病虫基数,减少晚稻施肥施药次数和生产成本,提早晚稻播栽期、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为烟后晚稻增产、优质、高效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全县烟后优质晚稻面积在23万亩左右,同一品种的轮作晚稻比双季晚稻平均亩产提高17%左右,稻米品质和米饭口感更优,稻谷单价提高10-15元/100斤,烟后优质晚稻亩均节本增效350元左右,带动农户增收2亿余元。积极整合烟苗大棚、烟草设施开展水稻集中育秧,依托烤房烘干稻谷,成为全县烟稻共享设施条件推进“合作、互促”生产的典范。2023年,全县烤烟育苗大棚开展水稻育秧面积(供应大田)10万余亩,烤房日烘干稻谷能力在2万吨以上。烤烟生产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机耕、机防、机烘等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推进代育代插、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环节托管或全程托管,为水稻规模化生产起到了明显的带动和促进效果。2023年,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1146家,推进水稻机耕机收率98%以上、水稻集中育秧率6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率95%以上。培育粮烟复合型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300多个,开展水稻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5万亩以上。烟粮生产互动、技术互促、模式互补不断深入,以烟促粮、以粮保烟成效持续巩固。

0着眼综合产能提升,把准项目建设和投入保障两大“主脉”

整合条块资金,补齐基础短板,激活发展动能。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监管、扎口使用”的原则,整合烟草、农业、水利、乡村振兴、移民、发改等部门支农政策和项目资金,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和烟基项目建设,完善水、电、路、网等工程配套,打牢生产基础、补齐设施短板。坚持常态长效落实工程管护,从烟叶税中提取3.5%作为专项管护资金,推广全程机械化服务、飞防、节水、节肥等技术20余项,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烟基和高标准建设资金10亿余元,完成烟基土地整理8万余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余亩,建成育苗工场50个、标准密集式烤房1.5万座,使22个乡镇(街道)、11万余户农户受益。健全完善粮食生产多元投入机制,全面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贴、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稻谷目标价格补贴等粮食发展资金,坚持用烟税反哺粮食生产,从烟草税收中统筹资金2000万余元专项用于水稻示范片奖补,形成上级资金与地方政策“叠加效应”,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效遏制。

来源:中共桂阳县委 桂阳县人民政府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