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拉平:节粮减损的国际视野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编辑:李偲 2023-02-01 14:57:26
时刻新闻
—分享—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宗旨就是实现全人类的粮食安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一些国家特别是粮食净进口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受到高度重视。

图片

一、节粮减损成为全球共识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此后的粮价快速上涨,为全球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全球食物损失和粮食浪费:程度、原因和预防》,2013年又发布了《食物浪费的足迹: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015年联合国将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纳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第12款第3条目标明确指出,“到2030年全球食品零售和消费环节人均浪费减半,降低生产和供应链环节损失”。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最重要的食品和农业现状年度报告锁定《推动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再次特别关注节粮减损问题。202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1》,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食物浪费进行评价,并对节粮减损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率超过20%,为此,联合国确定每年9月29日为“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以推动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行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实际上,早在1981年,联合国就将每年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国际农业磋商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性国际组织也都积极参与节粮减损国际行动。

作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20国集团(G20),也在积极推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2011年6月,G20框架下首次农业部长会议在巴黎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粮食价格波动与农业的行动计划》。2015年G20安塔利亚峰会达成《G20粮食安全和可持续粮食系统行动计划》,强调粮食生产、消费和销售方式的可持续性,并建立了粮食损失浪费测量和节粮减损技术平台,推动各国更好测算并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2020年11月,在G20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倡议,希望各方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合作,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2021年9月,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山东济南召开,会议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为推动全球粮食减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全球粮食损失浪费和节粮减损特点

随着各国和主要国际机构日益关注粮食损失浪费问题,各国的粮食损失浪费和节粮减损特点日趋明显。

粮食损失浪费概念较多,内涵和外延差异较大。由于国内外“粮食”和“食物”概念的差异,导致粮食和食物“损失浪费”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从国际范围看:主要强调“食物损失浪费”(Food Loss and Waste),指原本供人类食用的食物,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食用的部分,既包括粮食(谷物)的损失浪费,也包括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损失浪费。但国际口径的“食物损失浪费”中不包括种子、饲料粮以及其他非食用用途的粮食加工(比如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等)的损失浪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国内通常将“Food Loss and Waste”翻译为“粮食损失和浪费”,但其外延和包含的内容与国际口径是不一样的。从国内看:粮食损失浪费,指发生在田间到餐桌供应链各个环节,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离开粮食供应链引起的粮食减少。

总体来看,发生在粮食链前端(比如收获、储藏等)的损失浪费通常被称为“损失”,发生在粮食链末端(比如零售、消费)通常被称为“浪费”。在联合国体系下,联合国粮农组织主要负责粮食损失(Food Loss)的相关工作,即收获后至零售阶段(但不包括零售),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点关注粮食浪费(Food Waste),即发生在零售、餐饮(食品服务)和消费者层面。

从粮食链各环节来看,还有很多细化的概念。在国内一些文献或政府文件中,粮食损失浪费也简称“粮食损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使用“损耗”,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主要使用“损耗”,也使用“损失浪费”,比如,第27条提出“研究建立全链条粮食损失浪费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数据汇总和分析评估”。

国际粮食损失浪费数量大,各环节之间差异明显。根据联合国统计,约14%的粮食在收获后到销售前(不包括销售)阶段被损失掉,同时,约17%的粮食(食物)在销售和消费环节浪费掉。《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1》指出,2019年全球食物浪费约9.31亿吨。综合来看,2020年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率超20%。从各环节来看,粮食供应链后端浪费(17%)大于前端损失(14%)。从后端粮食浪费来看,约61%的食物浪费(包括粮食和其他食物)来自于家庭消费,26%来自于餐饮服务业,13%的浪费来自于零售。

粮食供应链前端损失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后端浪费则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粮食损失浪费呈现显著特点。发展中国家主要发生在粮食供应链前端,包括收获、干燥和储藏等环节。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研究表明,食物浪费与家庭收入高度相关。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的食物浪费尤为严重,而这些地区原本应该在全球食物系统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超过1/3的食物未被人食用,平均每个四口之家每年的食物浪费金额超过1500美元。根据欧盟食物浪费重大研究项目的结果,欧盟每人每年浪费食物173公斤。另外,随着收入水平增长,人们对于食物质量和食物多样化的追求也将显著增加食物浪费。

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关注减损行动较多,不少国家关注则不够。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1》,包括中国在内的17个国家有可靠的关于食物浪费的数据,与联合国可持续议程要求相对应。另有42个国家有中等信度的数据,通过简单处理可得到与联合国议程相对应的指标。其他多数国家,没有相关数据。这充分反映了多数国家对粮食损耗的关注度不够。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0—2017年间共有39个国家通过“作物和动物生产与利用”调查问卷提交粮食损失的年度数据。

技术逐步成为节粮减损的重要手段。从导致损失浪费的原因来看,涉及到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因而减损措施也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比如,在前端的粮食损失环节,主要是自然天气、技术水平等引起,而后端的粮食浪费环节则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但从减损措施来看,技术减损成为各国不断加强的手段。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自然因素的防范能力,也可以提高收获、加工等效率,同时也可提供更适宜的储藏条件,从而减少损失浪费。当然,宣传教育、树立爱粮节粮意识等也是节粮减损的措施之一。

三、中国节粮减损的主要行动和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关注节粮减损工作,在本世纪初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全社会节粮减损的意识逐步淡化,特别是本世纪前十年。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反对粮食损失浪费。

出台相关规定,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即“八项规定”),第八条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节粮减损摆在极其重要的地位。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动节粮减损反对浪费的开始,也是我国节粮减损的一大重要行动。

主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强化节粮减损国际合作。2021年9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5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300多名嘉宾与会,二十国集团以及有关国家24位农业部长、6位国际及区域组织主要负责人发表演讲,16位驻华大使出席会议。中国在节粮减损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各国的认同和赞赏。通过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积极参与联合国和G20等国际机构有关节粮减损活动,推动节粮减损的国际合作,成为我国节粮减损工作的一项重要行动。

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全社会节粮减损行为。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提出国家完善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损耗。同年10月,中央出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部委印发了《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从六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坚决反对食品浪费。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创造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成为我国节粮减损的制度和政策行动。

民间组织积极行动,“光盘行动”迅速推开。在2012年世界粮食日期间,原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在政府日益重视节粮减损、反对浪费背景下,2013年一些民间人士和组织积极响应,提出了“光盘行动”,此后一些餐厅和公益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并从北京迅速传播到其他城市。2020年4月世界地球日,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等推出“2020重启,从光盘做起”接力挑战赛。除高校外,活动也受到了环保、公益领域的关注与支持。据统计,该活动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覆盖上千所高校,直接参与打卡人数50万。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累计光盘打卡次数超过100万。据估算,相当于减少食物浪费55吨、减少碳排放196吨。光盘行动,是我国民间自发提出、快速传播,并且效果十分明显的一项节粮减损行动。

抓住世界粮食日机遇,推行“爱粮节粮宣传”行动。“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是我国长期以来积极推动的一项粮食节约行动计划,对于推动粮食节约减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81年起,每年世界粮食日之际,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爱惜和节约粮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粮食损失浪费,既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道德或意识问题。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都积极加入节粮减损、反对浪费的宣传中,推动节粮减损工作取得更多的实效。

充分依靠技术创新,大力推动技术节粮行动。近年来,各级政府还积极推动技术节粮行动。在种植环节,制定、修订种子和播种等相关标准,厉行播种节粮,节约用种不断加强;在收获环节,政府积极推广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大功率、高效率的机械不断普及,收获损失率不断得到控制;在储备环节,积极推动小农户“科学储粮仓”技术普及和大型企业“智慧粮库”建设。一些大型粮库积极开展现代粮仓绿色储粮科技工程,通过气调储粮、低温和准低温储粮等技术,减少粮食储备损失;在运输环节,积极推动粮食专用散装运输车、铁路散粮车、港口专用装卸机械和回收设备等技术推广;在加工环节,积极鼓励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和应用。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