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读一号文件】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

来源:光明网 编辑:李偲 2023-02-20 09:21:0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与根本之路。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并且把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这再度凸显出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特殊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粮食安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身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和事情,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共同富裕的需求,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主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中国粮食安全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粮食安全,是14亿人口吃饱吃好的粮食安全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够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是从消费者角度的衡量,并不区分食物的来源是自我生产,还是外部获取。

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每年发布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FSI)排名上看,一些排名靠前的国家,例如日本、新加坡等,粮食自给率其实并不高,主要依靠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也能够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然而,对中国来说,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如此庞大的食物消费需求决定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只能立足自身,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国际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是同时确保消费维度和自给率维度上高水平的结果。

为了维持高消费、高自给,国内粮食生产必须年年要抓紧,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只有不断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持续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才能确保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牢端得稳。

二、中国粮食安全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粮食安全,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生产的社会意义重大,但种粮的经济收益相比其他农产品和非农产品生产并不具有优势。粮食主产区往往面临财政不足、经济发展滞缓,产粮大省(县)成为经济弱省(县)的局面,而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制约主产区抓粮产粮的积极性。

要摆脱这些困境,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就必须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统一、可兼顾。“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不让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吃亏,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下粮食安全政策设计的重中之重。

既要辅之以义,压紧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到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也要辅之以利,增强产销衔接,完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综合运用价格、补贴、保险、金融等各种手段,鼓励优质优价,织牢织密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网。

只有确保各方能够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更好地托起粮食安全这一“底板”,实现粮食安全的责任共担、全民共享。

三、中国粮食安全是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是资源利用高效,是丰富立体多元的粮食安全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之路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更要着眼未来,着眼子孙后代。

要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平衡好生产与生态、数量与质量、短缺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等多重关系,确保粮食供给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要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要树立和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深入推进“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推高产高效绿色粮食生产和全产业链节粮减损。

四、中国粮食安全是“合作共赢、贡献世界”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与世界休戚与共。只有着眼于全球食物供给的增长和国际粮食市场环境与秩序的稳定,才能保障中国食物供应链的安全,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食物供给安全应有的担当。

一方面,巨大且开放的中国粮食市场,不仅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贸易发展,为一些出口国家的企业和人民带来就业与收入,而且有助于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助益全球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契机,加强对沿线国家及非洲欠发达缺粮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资本援助与输出,帮助它们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粮食安全状况,也将有助于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形成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尤其是在当前和未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粮食安全危机四伏的局面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更加需要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动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不断深化国际粮食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粮食市场秩序,为减少饥饿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作者:朱晶 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光明网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