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立大食物观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丁声俊 编辑:李偲 2023-01-05 11:27:41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辩证方法处理好几个关系:树立大食物观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与农业粮食结构改革的关系,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图片

一、处理好树立大食物观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

处理好树立大食物观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重大问题。

粮食在食物系统中具有首要地位和作用。根据食物中所含主要成分不同,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谷类、薯类及杂豆。谷类包括稻米、小麦、玉米等“三大谷物”和高粱、燕麦、荞麦等小品种谷物;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杂豆包括绿豆、蚕豆、芸豆和红小豆等。它们是人类的首要食粮。第二类是动物性食物。包括猪牛羊禽等肉类,以及禽蛋、奶品和鱼类等,它们是动物蛋白食品的基本来源。第三类是油脂类食物。包括大豆、油菜籽、花生、芝麻等。第四类是果蔬和菌藻类食物。包括多种多样的蔬菜、水果及食用菌等。第五类是木本粮油。木本粮油属于特色食物资源。在上述各类食物生产、销售和消费中,粮食都高居首位,所摄取的主要营养素量也是最高的。

保障粮食安全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基础条件。农业经济规律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在食物属性中,粮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是必要的生活资料,即维持民众生计和身体健康的口粮;它是多种工业原料,包括为现代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新工业提供原料;它是战略物资,对抵御严重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必不可少,对于“备战备荒”和“足食强兵”具有重大作用。这些特点表明:只有端牢14亿多人口的饭碗,并强其体力、智力和劳动能力,方能高质量持续发展粮食和“大食物”产业。

二、处理好树立大食物观与农业结构改革关系

为了顺利进行扩大再生产,农业“供给侧”结构须与“需求侧”结构相互适应与协调。否则,就会出现产业结构不适应消费结构、产品适销不对路的弊端,致使资源配置不当和浪费。因此,实施以“供给侧”结构为主线的改革,以适应“需求侧”结构升级的需求,成为必然。

坚持深化以粮食“供给侧”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首先,要确保优质粮食持续稳增,按照规划,必须保持17.5亿亩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次,要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充分利用耕地的同时,科学保护、开发利用草原、山地、海洋、森林、江湖等资源,贡献多样化食物。再次,要切实补足“短板”,针对食用植物油供应不足、大豆进口量大的问题,要因地制宜扩大大豆、油菜籽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最后,要合理调整粮食生产布局,必须注重发挥南方地区积温高、土壤肥、水源丰沛的优势,合理扩大优质稻谷的生产;在东北扩大“镰刀湾”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自给率;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扩大油菜籽面积,增产优质菜籽油;在南方适宜的山区,扩大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

提高食物有效供给质量。首先,要转变发展指导理念,把偏重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与数量并重、优先提高食品质量的发展理念。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粮食和“大食物”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绿色粮食和“大食物”标准体系等。再次,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创新制度为保障,走转型升级、生态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等。最后,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建立农业功能区,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

三、处理好树立大食物观与对外开放关系

树立大食物观,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贴近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更加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越开越大,要以大视野、大智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向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不断前进。其基本措施在于:市场化是有效机制,法制化是有力保障,开放化是必由之路。

树立大食物观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加强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外资准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提高开放质量。要采取实质性措施提高开放质量,包括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 “制度型”开放转变,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紧密结合,以国内带国际,以国际促国内。三是扩大开放包容度。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积极倡导“和而不同”与“和合共生”理念,推动对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四是保障开放安全。安全是开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增强底线意识,防范化解风险,健全开放型“大食物”安全的保障体系。五是严格把好生态环境安全关。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海关必须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把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食物及外来入侵物种拦截在国门之外。

(作者为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研究员)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丁声俊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