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1 月 28 日讯(编辑 潇湘)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目前已经连续九个月出现了回落,但在一些农产品市场上的细分领域,食品通胀的高危风险却依然挥之不去,例如:大米!
自去年 11 月以来,作为亚洲大米基准的泰国大米价格已累计上涨了 23%,最新升至了每吨 523 美元,为 2021 年 3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强劲的需求显然是大米上涨背后的主要推手。在去年俄乌冲突导致乌克兰农作物供应长时间中断后,一些进口商购买了更多的大米,以取代小麦。而在进入新的一年后,不少消费者也一直赶在节假日前囤货,而泰国货币泰铢的走强,也帮助推高了以美元计价的大米价格。
有鉴于大米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其价格的飙升显然也足以引起所有人的警惕,尤其是对于亚洲进口国和消费者而言。
虽然去年 3 月小麦曾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但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大米价格始终相对稳健,制约了亚洲的粮食通胀。但眼下,对于从中国到印度以及越南等国的数十亿民众而言,大米价格的上涨将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消息。联合国已将价格上涨视为了一层关键风险,并表示对粮食安全保持警惕至关重要。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名誉主席 Chookiat Ophaswongse 指出,泰国是第二大大米出口国,伊拉克和印度尼西亚对大米的需求强劲。" 伊拉克每个月都在大量购买我们的大米," 他表示,这个中东国家去年成为了泰国大米出口的最大市场。
但随着泰国大米价格越来越贵,新订单已经开始放缓。Chookiat 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买家正在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
Chookiat 指出,当 3 月新作物进入市场时,泰国大米价格的涨幅可能会开始放缓。但即便如此,其也会高于越南同类产品的价格。目前,越南大米价格相较泰国大米便宜了逾 10%,约为 458-462 美元。
盛宝银行 ( Saxo Bank ) 大宗商品策略主管 Ole Hansen 近期则表示,大米价格迫切需要 " 很快封顶 ",否则将成为各国消费者和政府面临的又一个全球性难题。
Hansen 指出,亚洲能挺过去年食品价格暴涨 ( 恐慌 ) 的部分原因是大米价格保持相当稳定,但现在大米价格正在上涨。如果其中一部分上涨是由于替代小麦的需求推动的,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很快消失。因为目前人们对乌克兰小麦今年产量的预测偏低。美国农业部周四也表示,俄罗斯小麦产量不太可能达到俄罗斯官方预测的规模。
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该协会已将 2023 年大米出口目标从 800 万吨下调到了 750 万吨。初步数据显示,去年泰国大米出口量达到了 770 万吨,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来源:财联社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