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确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彻洞察,是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未雨绸缪,是对大局全局的深远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粮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准确把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战略意义与关键举措,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准确把握战略意义
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内涵范畴看,全方位应包含粮食稳产保供涉及的各方面、各环节、各领域,需要以系统观念来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地缘冲突不断,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同时,随着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融入国际市场程度加深,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性增强,国际粮食市场波动也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粮食安全的确定性来维护国家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大局才能稳住。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
采取务实有效举措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保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质量、保多样,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基于世情国情粮情的现实情况,需从国内国际两方面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发,采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从国内看,需全方位审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短板弱项,明确全方位夯实国内稳产增产、保供稳价根基的关键举措;从国际看,需用系统观念审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利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全方位提升外部供给的韧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举措。
聚焦国内,在供给侧的生产端,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藏粮于地”的着力点在于保数量、提质量、拓边界。保数量,在于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提质量,在于提升现有耕地质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稳定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深挖耕地产能;拓边界,在于全方位拓展农业生产资源的可能性边界,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资源,既要高效集约节约利用现有耕地,也要向草原、森林、海洋等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藏粮于技”的着力点在于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良种选育培育、重要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等相关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将最新最适宜的技术推广应用到现代农业、粮食生产中。
同时,还要让农民种粮有收益、主产区重农抓粮有动力。从种粮主体看,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要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还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规模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稳定种植预期、降低生产风险,让种粮主体获得更多经济收益;从地方抓粮看,要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产销区多渠道利益补偿办法,强化对主产省、产粮大县的财政支持和奖补力度,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探索激励约束机制,让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抓粮动力。
在供给侧的加工、流通、储备方面,要着力确保粮食流通高效顺畅持续,做到稳供给、稳市场、稳预期。粮食加工和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而流通与储备是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抓手。对于粮食加工,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要促进粮食产业链拓展延伸、提质增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对于粮食流通和储备,需提升粮食储备调控能力,精准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度效,优化粮食品种和粮食库存结构,强化区域协同保供能力,确保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在需求侧方面,需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要提倡健康饮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科学健康营养节约的膳食消费结构,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保障粮食安全。
聚焦国际,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在国内粮食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适度进口来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产需缺口,稳定国外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进口渠道,提高进口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韩 杨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