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各地陆续进入梅雨季节,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当前,主产区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是产量形成最关键时期,持续强降雨不可避免导致多地出现“雨洗禾花”现象。
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各地先后进入梅雨季节,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部分早稻主产区甚至遭受“雨洗禾花”危害,产量可能受到影响。而人民币则持续小幅走弱,这将有利于减少大米进口、增加出口,加上当前稻米市场正处于青黄不接关口,市场供应压力相对较轻,预计短期稻米价格下跌困难,稳中趋升的概率偏大。
早稻遭受“雨洗禾花”
危害可能小于预期
近日,北方地区热浪滚滚,多地频发高温红色预警,特别是京津冀多地“热到融化”,北京、天津等地冲上40℃,打破6月观测史上气温极值纪录。
与北方相反,南方各地陆续进入梅雨季节后,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尤其是端午前后,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浙江等地雨势猛烈,部分低洼农田遭受渍涝灾害。上述地区大多为我国早稻主产区,由于此时早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是产量形成最关键时期,持续强降雨不可避免导致多地出现“雨洗禾花”现象。
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江西、湖南、广西西部和北部等地的早稻有“雨洗禾花”中高风险,将影响早稻开花授粉,造成结实率下降。多阴雨天气容易导致病害虫发生和蔓延,加上持续强降雨导致日照偏少、气温偏低,可能影响早稻产量和品质。
南方持续强降雨导致多地不同程度受灾,部分地区早稻田块出现损毁。据水利部相关部门统计,截至6月23日,今年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广西、贵州、广东、湖南、江西、重庆等26个省(区、市)1122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61千公顷。
不过,目前来看,今年梅雨期间南方地区所受洪涝灾害的损失小于常年。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降水量在10~50毫米,利于早稻抽穗扬花和灌浆乳熟。若后期不发生高温逼熟现象,今年早稻单产与上年相比仍有可能持平略增。
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比2022年上调0.02元/斤,而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与上年保持平稳,国家对早稻生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早稻生产的进一步恢复,预计早稻种植面积可能稳中略增,今年早稻产量仍有可能小幅增长。
6月25日,湖北早籼稻收购均价2667元/吨,周环比上涨16元/吨,同比上涨27元/吨;安徽早籼稻收购均价2600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上涨70元/吨。全国早籼稻平均收购价6月7日为2747元/吨,周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01元/吨。由于今年早稻最低收购价同比提高40元/吨,加上当前陈早稻价格同比偏高,因此,预计今年新季早稻高开的可能性较大。
稻谷拍卖小幅增加
市场情绪略有提升
本周,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常态化进行,共计投放稻谷90.1万吨,实际成交5.5万吨,周环比减少2.4万吨,减幅30%;成交率6.1%,周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563元/吨,周环比上涨4元/吨。分省份看,本次黑龙江成交2.9万吨,周环比减少0.4万吨,位列第一;此后依次为安徽1万吨、江西0.67万吨、河南0.6万吨。
分品种看,中晚籼稻成交快速降低,本次投放中晚籼稻30万吨,成交1.7万吨,周环比减少3.3万吨;成交率2.8%,减少8.9个百分点;成交价2480~2680元/吨,成交均价2537.9元/吨,上涨21.5元/吨。早籼稻成交小幅下降,本次投放早籼稻30万吨,成交0.6万吨,周环比持平;成交率2%,下降0.1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509.18元/吨,下降62.31元/吨。粳稻投放30万吨,实际成交3.1万吨,周环比减少0.7万吨;成交均价2599.66元/吨,下降6.51元/吨。
虽然本周竞价销售大幅下降,但由于上年拍卖成交更低,因此,成交量同比仍明显偏高。经过14轮拍卖,截至6月27日,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累计成交123.2万吨,较2022年全年成交量增加九成以上。按照目前的成交情况简单推算,预计全年成交仍可能达200万吨左右,但总体成交仍将低迷,这将是2014年以来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以来的次低年份。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