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科学储粮关系农民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要从国家安全大局出发,不断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增强农户储粮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既要有好的储粮设施,还要加强庭院储粮安全管理,避免生霉坏粮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增强市场意识,理性把握售粮时机,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粮食要种得好,还要储得好、卖得好。眼下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由于粮价大幅上涨,农民看好后市,挺价惜售心理较为严重。各地要多措并举推进农户科学储粮,确保农户庭院储粮安全,增强农户议价能力,争取好粮卖好价,真正实现从“丰收”到“增收”的转变。
农户科学储粮关系农民增收。储粮环节是粮食生产的终端环节,也是种粮赚钱与否最关键的环节。以前每到新粮大量集中上市阶段,粮价都会出现阶段性下滑,由于没有储粮装具或者粮库存粮,农民只得早早把粮食卖掉,以至于好粮卖不上好价。近年来,随着收储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农户售粮习惯已经从集中售粮转为全年均衡销售,农户通过科学储粮,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择机售粮,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
农户科学储粮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户科学储粮,能够增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降低粮食生霉和坏粮风险,减少粮食损失,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提高粮食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农户储粮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现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起到粮食市场“调节器”和应急供应保障“缓冲阀”的作用。因此,要从国家安全大局出发,不断提高农户科学储粮水平,增强农户储粮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户储粮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但农户储粮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地趴粮”仍然随处可见,储粮损失高达8%左右。“地趴粮”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比较粗放的露天储粮方式,农民把收获后的粮食堆放在院子或者地里,遇到雨雪天气或者天气回暖,极易发生霉变坏粮。2008年4月份,东北部分地区因为天气原因以及“地趴粮”落后的储粮方式,导致玉米霉变粒比例达到30%以上,农户损失严重。
粮食“上楼”“入库”,农户储粮不愁。近年来我国坚持不懈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开展不同规模农户储粮装具选型及示范应用。针对东北“地趴粮”问题,各地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庭院立体储粮,通过在农户庭院里搭建码趟子、铁网囤、玉米栈子等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的储粮装具,让“地趴粮”“站”起来。针对农户庭院无处存放、个人投入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各地拓展粮食存储空间,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等,集中建设储粮设施,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各地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利用闲置仓储资源积极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帮助农民实现“优粮优储”,好粮卖好价,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储粮难问题,强化农企对接,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加工、收储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种植和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既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难问题,又解决了粮食加工、收储企业的粮源问题。
对农民来说,仅有好的储粮设施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庭院储粮安全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检查粮情,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生霉坏粮造成经济损失。增强市场意识,在粮价波动新常态下,密切关注粮食市场行情,理性把握售粮时机,争取好粮卖好价,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