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魏后凯:粮食安全前提下,要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郭爽爽 编辑:李偲 2022-09-26 08:33:36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美国;粮食生产成本在增加,但生产利润在下降;种粮的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种植蔬菜和水果的......那么,如何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矛盾呢?

9月23日,秋分,也是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设在了漯河市临颍县。当天下午,2022年乡村振兴高端论坛暨粮食主产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讨会在漯河市进行。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就《有效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矛盾 》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足30%

口粮就是百姓“米袋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据介绍,中国粮食连续7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83公斤,连续14年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自2015年以来,口粮绝对安全,自给率均在100%以上;谷物基本自给,2005年以来均高于95%。

但魏后凯认为,粮食安全底板仍不稳固,存在主要风险和潜在风险。

主要风险,饲料粮的进口量比较大;从重要农产品供应来看,肉类(猪肉)处于价格波动状态;就油料来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足30%,其中,大豆年消费量超过1亿吨,而85%以上依靠进口。进口大豆中,90%以上来自巴西、阿根廷、美国。2020年大豆占进口油料的96.5%。油菜籽90%以上进口来自加拿大,棕榈油完全依靠进口,且99%以上进口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

对于潜在风险,先看供给侧,耕地面积在减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向少数主产区集中,而主产区呈萎缩状态。需求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粮食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美国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为国家作出贡献和牺牲的同时,也应该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农民收入应该能够持续稳定的增加,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魏后凯介绍,根据监测,2004年以后,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在快速攀升,2013年以后,种粮成本虽然稳定,却一直处于高位运行。

而且,我国粮食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美国。参看2019年数据,对比我国和美国每50公斤主产品总成本,美国产50斤稻谷的总成本为91.46元,而中国的为125.17元:“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粮食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美国,不论是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大豆的更高,比美国要高接近120%。”

生产成本在增加,但粮食生产利润在下降。相较于2011年,2020年粮食每亩净利润下降81.2%,成本利润率下降86.7%。

而且,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是远远低于种植蔬菜和水果的。

据其测算,按照5年为一个单位,2016~2020年,用三种粮食平均综合收益作为“1”,那么,所对应阶段的种植蔬菜的综合效益是39.20,水果的综合效益26.85。“这就反映了种粮的比较效益较低,也就是说,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做出了牺牲。”

种粮对农民增收的总体贡献率很小

当前,农民增收并非主要靠种植粮食,种粮对农民增收的总体贡献已经很小。

据魏后凯给出的数据,2015~2020年工资性收入跟转移净收入加起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达到69.4%(转移收入包括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

而且,其研究表明,以粮食作物为主的村庄平均收入水平比以其他作物为主的村庄约低20%左右。

因此,魏后凯认为,种粮跟农民增收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要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地增加。

具体如何化解矛盾?

对于如何解决该矛盾,魏后凯认为,促进农民增收必须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农业结构调整不能突破粮食安全底线。对于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必须建立多元化的增收长效机制,使种粮农民收入同样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具体如何做,他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减少种粮农民;尽快改变目前粮食生产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分散经营、高度兼业化的状况,全面提高粮食种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

第二,提高粮食种植的产出水平和质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科技创新和良种培育,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第三,推动粮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行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三链”协调联动,构建纵向融合和一体化的粮食全产业链。

第四,挖掘粮食生产的多维功能。尤其是经济、文化、教育、生态、景观等功能,推动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教育体验等全面深度融合,促进粮食产业的横向融合和一体化等。

第五,完善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开展建立粮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等。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郭爽爽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