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好军粮送给子弟兵——全国军粮供应系统服务部队见闻录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李偲 2022-08-29 09:18:41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军地粮油专家协同联动服务基层官兵

创新之举频频出台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王 鹏 杨仁韦

“米先泡后洗容易冲走营养成分,先洗后泡,煮出来的饭更有营养。”这几天,安徽省合肥市军粮部门组织科研人员来到驻军某部,为官兵讲解粮油营养健康知识。这一安排,得益于全国军粮系统开展的“粮油科技进军营”活动。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多次组织军地粮油专家深入边防海岛等一线部队调研,现场了解基层官兵需求。

图片

新形势下部队野外驻训时间长、强度大,保障需求多样化。湖南省粮食部门联合军地相关部门,研制系列“自热式野战快餐食品”,作为部队主食供应的补充。参加研制的中南粮油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博介绍,这个系列食品“不用火,不用电,15分钟即可享用热饭热菜”。据了解,它包含3种套餐、27款产品,按照军人日膳食能量的标准,分别适用于轻度体力活动、中度体力活动、重度体力活动为主的训练和作业,不仅满足功能性需求,还在品种、口味、营养成分上下足功夫。

放眼全国军粮系统,科技力量日益凸显,军地粮油专家协同联动,惠及基层官兵的创新之举频频出台。

在青藏高原等地区,气压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交通不便,军粮保障进行有效营养添加,并研发供应具有高热量、抗高原反应等特点的杂粮和食品。在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为执行任务部队供应防潮包装粮油、串换供应绿豆等,有效满足了耐储防腐、防中暑和消炎解毒等特殊需要。针对海上任务部队出海时间长、补给不便等实际,军粮保障供应免洗米和营养强化面粉,满足出海官兵日常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补充。

“互联网+军粮”辐射带动更多资源

跨区域保障成常态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刘淑云 张 弛

炎炎夏日,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某海训场,随着一声嘹亮的哨音,日照市军粮供应站的保障人员迅速将优质米面油运送到位,并将新鲜制作的餐食分发给海训官兵。虽然海训部队从外地机动而来,不属于日照市军粮供应站的日常保障范围,但多年来日照市军粮供应站持续保障跨区域海训部队官兵的军粮供应。全站职工传承拥军支前光荣传统,为官兵提供满意的粮油服务。

在全国军粮系统,从线上到线下,跨区域保障已渐成常态。重庆市军粮供应服务中心依托“重庆军供APP”平台开展服务,不仅提高了采购效率,也丰富了跨区域保障品种。保障体系内的部队,在APP上可浏览对口军粮站点上报的数据,轻点选项即可采购部队所需的节日增供物资。

2020年8月,重庆市军粮供应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发运行“重庆军供APP”,采用“平台+企业+自有产品”的模式,打造集食品、装备、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军粮微应用。近年来,全国军粮系统创新探索打造“互联网+军粮”服务新模式,构建以国家级军粮应急保障基地为核心、区域性成品粮油配送中心为骨干、基层军粮供应站为基础、跨区域协同保障为纽带的军粮应急保障网络体系,储存配送能力明显提升。

去年,驻河北承德某部赴新疆驻训。驻训期间,部队线上下达后勤饮食所需保障物资订单,但经常面临分批下单、地点转移、修改订单等情况。伴随保障的承德市军粮系统通过线上平台统计筹措、分拣物资,按照部队规定时间精准配送到指定地点,圆满完成了应急热食的动态配送任务。

全行业坚持用双拥文化擦亮特色品牌

军粮人拥军模范多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王 鹏 许韶玉

这是让军粮人骄傲的一刻,在2020年10月20日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军粮供应服务中心综合处处长王恬被表彰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这是令军粮人心痛的一幕,在2022年“深圳最美拥军人物”(首届)和2022年“深圳最美退役军人”(第三届)候选对象的公示名单中,一位军粮人的名字加了黑框: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祝俊明。

放眼全国,军粮人拥军模范多。“不辱没军粮人名号,不辜负军字头冠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军粮系统坚持“以兵为本”理念,拥军活动以服务基层为主导,积极帮助野外驻训、执行任务部队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的训练、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许多军粮供应站,拥军模范率先垂范,把争创区域中心站当作努力目标,不断提高为兵服务质量。

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军事交通运输战略通道和重要枢纽。石家庄军粮供应站积极进取,苦练内功,在主副食供应方面形成了较强保障能力,为当地驻军和跨区机动人员保障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珠海市军粮供应站长期负责驻澳部队军粮保障任务,并兼管周边多个岛屿驻军粮油保障。其中担杆岛位于外伶仃洋深处,珠海市军粮供应站常年定期走访驻岛官兵,提供有力粮油保障,帮助解决生活困难。

“以前吃军粮,现在管军粮,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身为退役军人的湖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副主任苏小彬,一语道出许多老兵军粮人的心声。

拥军声音

当好应急保供“压舱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粮供应作为关系军队保障需求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地位与作用无可取代。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全国各地军粮供应工作不断改革完善,呈现出粮源可靠、质量提高、供应稳定、服务优质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 军粮体系改革在强化军地协调配合、推进集约化保障中实现了新突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军粮供应系统大力倡导爱国拥军,充分发挥部队后勤“国家主渠道”作用, 紧贴遂行多样化保障需求,向重大任务倾斜,向中心工作倾斜,在历次重大应急保供任务中,充分发挥组织系统完备、供应网络健全的优势,协同保障,跨区支援,起到了应急保供“压舱石”作用,成为军队后勤保障的强大支撑力量。

人变,时变,条件在变。军粮供应为什么能主动适应新形势?归根结底,在于军民团结、军地一体推进国家主渠道建设,形成了一个好的供应保障体制——军粮供应凝聚军政、军地集体智慧,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责任义务;形成了一个好的军地联席机制——军地联合构建网络化布局、平战结合、军地紧密合作的供应保障机制;形成了一个好的管理体系——用一整套规范有效的军粮供应制度办法和管理模式,锻造出专业化的保障队伍。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军粮供应改革发展政策依次落地落实,后续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坚持服务备战打仗的根本导向,明确服务备战打仗的方法路径,主动适应保障需求,拓展军粮新概念,树立大食物观,实现军粮供应工作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军粮供应保障体系,把“胜战之问”变为“胜战之策”“胜战之基”。

亲历者说

“拉面班长”的幸福

■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河尾滩边防连炊事班长 宋子飞

最近,我常给战友们做拉面吃。这事听起来好像稀松平常,可是在我们河尾滩边防连,却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们团大部分哨所分布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喀喇昆仑高原腹地,自然环境恶劣,社会依托条件差,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后勤保障难度比较大。过去,麻袋装的大米、布袋装的面粉等“高原粮”,因包装、面粉等级、高原沸点低等客观因素制约,做出来的饭吃起来口感较差,缺少“饭香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别说做拉面了,就是大家辛辛苦苦包一顿饺子,一下锅也很容易煮成一大锅面菜糊。

近年来,伴随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边防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军粮供应效率越来越高。而且现在的大米、面粉都是真空包装,品质均为最高等级,军地相关部门还将新鲜度等指标纳入军粮质量评定要素,及时跟进反馈监督。主粮供应保持大米、白面、黄豆、绿豆、食用油五大类,食用油可供选择种类近10种,满足了不同地域官兵的口味需求。同时,军粮站与部队需求紧密结合,缩减筹措期,形成“源头活水”的供应模式,确保送上哨所的军粮新鲜度。

现在,见了送上哨所的面粉,老炊事员都连连说好。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就是“有金丝”,扯到很细都扯不断,我的拉面手艺终于派上用场了。

“拉面劲道有嚼劲,汤汁浓香可口,真地道!”来自甘肃兰州的列兵朱俊亮吃到新军粮做的拉面,赞不绝口。

我听了,心里很高兴。他的夸赞,不仅仅是因为我的手艺好,更是因为军粮供应的一系列创新发展。为了战友们更好地安心服役,我愿意在祖国的西北边防,继续当一名快乐的“拉面班长”。

军粮站长的一天

■青海省军队粮油采购供应站站长 邵巧云

图片

应急演练。周 姣 摄

这天一大早,我紧急召开站务会安排部署工作——前一天,供应站刚接到上级任务指令,要求我们为某跨区驻训部队提供热食保障。

敲定供应餐馆,落实热食菜谱,确认送餐时间、地点和数量,部署保障人员和应急配送车辆……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后,我们赶忙出发对接过境部队。中午11点半,我们到达热食供应第一站,现场为过境部队官兵提供热腾腾的饭菜,并指派业务骨干按照计划全程负责热食遂行保障,直至部队到达目的地。

下午,我又匆匆赶到驻青海西宁某部,参加“粮油科技进军营”活动。军地座谈会上,我和部队代表深入交流全国统筹、品种串换等军粮供应政策,探讨主副食“一站式”服务保障渠道,实地查看部队储粮环境。

近年来,军粮供应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部队野外驻训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加大,军粮供应已经逐渐由静态向动态、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单一供给向多样化服务转变。伴随“危仓老库改造工程”推进实施,各级军粮供应站的办公条件和储粮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军队需求变了,军供环境条件好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军粮供应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事实正是如此。军粮全国统筹,实施品种串换,创新服务模式,改善设施设备条件,改变购粮方式,提高军粮质量标准,优化军粮包装,增加供应品类……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均以“便军、利军、强军”为服务宗旨,我所在军粮站也一直致力于为部队提供更有力度、更有品质、更有温度的服务。

傍晚6点回到站里,我忙着向同事们询问当天保障情况:任务完成是否顺利?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十分热烈。

看着大家忙碌一天依旧劲头十足,我不禁感慨,今天又是为兵服务的一天,是充实而快乐的一天。

米香情浓保打赢

■王 钰

《星火燎原》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长征时期,红军战士谢益先过草地,遇到当地群众母子三人。见母子三人饿得皮包骨头,谢益先将自己的口粮全部送给他们。后来,那位母亲手捧绣着“谢”字的粮袋找来,才得知谢益先因饥饿牺牲在草地中。

时至今日,在全年高温、高湿、高盐、台风多发的三沙岛屿,为避免岛上军粮因转运次数过多、储存条件简陋而陈化霉变,海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精心研发军粮加工、储存技术,大米改用真空小包装,小麦粉则用充氮包装,最大限度为岛上官兵保证粮食的新鲜度和好口感。

事关“吃饭”问题,军民之间始终为对方着想。战争年代,粮食紧张,军民相互谦让,彼此扶持,从胜利走向胜利。走进新时代,全国军粮供应系统发扬拥军优属传统,急部队之所急,想部队之所想,创新服务理念,用好科技手段,坚持为部队提供优质军粮,助力部队备战打仗和战斗力提升。

如今,群众不用捐出“最后一碗米”,官兵也能吃上“最优质的米”。为了确保官兵吃得更好,以更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风貌备战打仗,各地军粮供应站主动适应新保障需求,尝试主副食综合保障;提升运输和存储技术,避免高山海岛寒冷或湿热环境下粮食变质损耗。对抢险救灾、反恐维稳、海上补给等特殊急难情况,排除困难全力支持完成保障。这背后,是军粮供应系统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鼎力支持,也是对子弟兵爱民助民的真诚回馈。

更令人称道的是,除保障现役部队粮食供应外,一些地方的军粮供应系统还积极探索服务退役军人、离退休干部和优抚对象。

米香情浓保打赢。吃上优质粮,更有战斗力。餐桌上的军民情谊,贯穿强军征程,将成为永不断线的时代见证、双拥见证。

双拥影像

品 尝

■苏小彬文/图

图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连续多年联合开展“粮油服务进军营、餐桌节约促强军”活动,营造厉行节粮的浓厚氛围。

在湖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开展的一场活动上,官兵们应邀品尝最新研发的自热食品。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