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年度我国粮食市场保持宽松格局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乔林生 编辑:李偲 2022-04-27 09:34:17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期货日报记者聆听了相关国内粮油专家对“2022年玉米及替代品供需形势的市场分析”。据专家介绍,虽然全球及我国玉米、葵花油等粮油商品新增供应受到了俄乌冲突、美玉米价格大幅走高、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大豆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但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农作物春播形势预期向好,玉米深加工原料需求增长放缓和饲料需求增长转负,新年度我国粮食市场供需状况依然保持宽松格局,其中玉米供需结构已得到阶段性改善。

A 俄乌冲突、新冠疫情为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变数

疫情出现并蔓延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将呈“前低后高”趋势,上半年经济运行存在压力,下半年转好概率加大。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5.5%、CPI目标3%来看,符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后疫情时期,预计市场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叠加俄乌冲突、伊核谈判等地缘政治因素,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关口,后期国际通胀压力继续攀升,高油价对农产品价格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从更长周期看,美联储加息节奏超预期势必诱发潜在的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可能触发高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粮食产量与出口在全球占重要地位,两国间的冲突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变数。据统计,俄罗斯和乌克兰合计占全球小麦、大麦、玉米和葵花籽油出口的29%、30%、19%和80%,两国粮食出口对黑海港口依赖程度较大。其中,乌克兰2021/2022年度玉米产量4200万吨,出口3350万吨,占全球的17.2%,仅次于美国、巴西,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中国、欧盟、北非和中东地区;小麦产量3300万吨,出口2400万吨,占全球的11.5%,仅次于俄罗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至印尼、孟加拉国、埃及和土耳其;大麦产量1020万吨,出口600万吨,占全球的17.5%,仅次于澳大利亚,主要出口至中国、北非和中东地区;出口葵花籽油665万吨,占全球份额的一半。俄罗斯2021/2022年度小麦产量7550万吨,出口3500万吨,占全球的16.8%,全球最大,主要出口至中东、北非、东亚,粮食出口码头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以及内河地区,部分粮食通过铁路出口;大麦产量1750万吨,占全球的12%,出口450万吨,占全球的13%;玉米产量1500万吨,占全球的1.2%,出口450万吨,占全球的2.3%。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俄乌冲突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冲击。乌克兰谷物和植物油出口中断,俄罗斯出口受制裁,黑海贸易中断促使进口商寻找替代供应甚至增加储备。当前约50个国家和地区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以保障本国30%或以上的小麦供应,多数为北非、亚洲和近东区域的不发达国家或低收入缺粮国。如果欧美国家加大制裁遏制俄罗斯小麦出口,小麦供应将明显减少,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将随之改变。二是价格冲击。俄乌冲突改变了市场预期,受疫情冲击,近两年各国释放大量流动性,资本炒作推波助澜,短期内推升国际粮食价格。国际小麦、玉米价格受影响较大,3月上旬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多次触及涨停板,随后振荡回落,4月5日CBOT小麦价格较高点回落18%,但比2月23日上涨19%。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与2月24日相比,CBOT玉米价格上涨了12%。三是生产冲击。西方市场主流分析机构认为,乌克兰4月和5月玉米春季播种存在较大变数。面临的困难是库存积压、农业投资减少、大量难民外流导致劳动力减少、 需求高涨和天然气价格波动推高肥料成本。俄乌冲突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有限,但需防范输入性上涨风险。

另外,全球玉米市场正呈现产能恢复的发展态势。美国农业部公布的3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21/202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2.06亿吨,较上年度增加8287万吨或7.4%。玉米消费为11.82亿吨,同比增加4025万吨或3.5%;预计2021/2022贸易年度全球玉米出口1.93亿吨,同比减少893万吨;预计我国进口玉米2600万吨,美国玉米出口6350万吨,巴西出口3250万吨,阿根廷出口4250万吨,乌克兰出口2750万吨。

目前,2022年美国玉米和大豆播种前景备受市场关注,现阶段的大豆与玉米比价不支持大幅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但化肥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后,再加上春播时化肥供应可能紧张,使得玉米种植成本相对大豆高企。通常,化肥成本占美国大豆生产成本的6%,占玉米生产成本的17%。

B 我国春播预期向好,粮食供大于求局面不改

从政策导向来看,2022年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其中,把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作为政治任务,主要抓好东北四省区大豆面积恢复,支持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同时抓好油菜、花生等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扩面积、提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前景分析,2021年产大豆价格高收益好,豆农种植补贴多,农户播种大豆积极性提高。初步预计2022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以上,黑龙江省大豆面积预计增加1000万亩,大豆和玉米种植者补贴差距稳定在200元/亩;内蒙古预计增加大豆面积430万亩,包括350万亩大豆扩种任务及1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吉林省统筹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项目等资金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高于玉米200—300元/亩。

从玉米种植面积前景来看,由于大豆扩种和轮作等因素影响,初步判断国内玉米面积增长空间有限,2022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增加1000万亩以上,玉米高产量和种植收益提高有利于鼓励农户种植积极性。其中,黑龙江省东部和西部地区“水改旱”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广西、四川、山东等省区增加大豆和玉米间作试点面积,而且国家强调不仅主产区要保粮食面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东北地区之外地区粮食面积很有可能明显增加。

4月份全国大部分农区气温偏高、热量充足,墒情良好,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利于春播适时播种和幼苗生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春播生产影响因素,与常年相比影响不会很大,主要是东北地区东部发生春涝的风险较大,宁夏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山西西部等地区可能发生阶段干旱。

新年度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改变。目前,国内粮食供需总体宽松,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是稻谷、小麦供大于求,口粮库存充裕、供应充足;小麦和稻谷储备超过一年消费量,口粮绝对安全;大豆缺口主要依靠进口,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外采率会增加。

C 保供稳价发挥作用,饲料粮供应表现稳定

自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主动调减玉米播种面积5500多万亩,加上消费需求增加,为消化玉米库存腾出市场空间,2020年临储玉米库存基本消化完毕,玉米产需缺口显性化。2020/2021年度即将结束,在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增加、国产小麦和稻谷替代、国内玉米产能提高等多重作用下,玉米供需关系得到阶段性改善,国内饲料粮供应稳定,商品玉米出现结转。

预计2021/2022年度我国玉米供给形势将进一步改善,国家对饲料粮保供稳价措施将继续发挥作用,国内饲料粮供应有保障。供给情况相对清晰,但是需求存在较大变数。一是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产量增加,需求增长停滞,产需缺口呈现缩小趋势,多用玉米并减少谷物替代是有供应基础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份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玉米供需结余941万吨。二是谷物替代有所变化,2021年11月份以来,小麦、玉米比价关系有所修复,有利于减少小麦饲用量,多用玉米既可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利于确保口粮安全。2022年3月以后,饲料稻谷重新增加,预计总数量将超过上年水平,进入6月份以后还要关注新产小麦价格。三是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市场调剂和国内粮食调节作用显著发挥,从全球粮食整体看,国内玉米产需并不存在硬缺口。

另外,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较好地保障国内饲料粮市场供应。还有一点很重要,2018年以来,我国猪肉等肉类进口呈迅速增长态势,肉类出口国家多元,有利于降低饲料粮供应集中的风险。如果按饲料粮年度同比口径计算,2020/2021年度我国进口肉类1243万吨,同比增加315万吨,较2018/2019年度增加710万吨。

D 生猪养殖处低利润周期,饲用需求呈负增长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进入低利润周期,猪粮比价突破一级预警线。2022年年初以来,由于玉米价格不断上行和生猪价格继续下滑探底,使得猪粮比发生了较大改变,如3月23日猪粮比价就达到了历史低位。疫情散发和经济形势明显影响猪肉消费,近期国家发改委及各地相继启动猪肉收储,而且2022年3—4月份猪价水平对于猪仔补栏有较大影响,猪价反弹更多可能出现在2022年四季度后。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68万头,同比增长0.5%,环比降低0.5%,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1%。生猪产能优化过程接近结束,农户散养减少,规模养殖企业占比提升。消费低迷和养殖亏损压力下,二季度母猪存栏可能明显去化,需要进一步观察。

市场预计2021/2022年度饲料需求转为负增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国内饲料产量近2.9亿吨,同比增长20%,主要因为生猪产能恢复增加和养大猪导致肉料比居高,同时家禽生产居于高位。预计2021/2022年度国内饲料产量可能下降4%—5%。2021年饲料总产量2.93亿吨,同比增长16.1%。2022年饲料产量难以保持高增长速度,可能呈现同比减少态势。

生猪生产周期预计由高转低,同时国家推进豆粕和玉米减量替代,2021/2022年度国内饲料需求可能呈现下滑。根据供应、价格等市场形势,饲料粮供应发生结构性变化,预计2021/2022年度全国玉米饲料消费为1.84亿吨,同比增加600万吨。

从饲料原料结构看,饲料稻谷使用量预计进一步加快。目前,临近小麦夏收,各类政策粮积极入市,市场供应充足,国内小麦入厂价格开始振荡走弱。由于华北地区小麦价格高于玉米价格300元/吨,小麦替代玉米消费明显下降。从今年夏收情况看,小麦面积基本稳定,苗情逐步转好,如果饲用小麦使用合理可控,夏收小麦收购价格可能呈现高开低走态势。

2022年3月10日,国家开始启动饲料稻谷定向销售工作,持续投放有利于稳定饲料粮市场供应,预计稻谷使用量将明显超过上年。国家将采取增加操作主体数量、提高出库效率、保障外运能力等手段积极做好保供稳价。另外,今年的蛋白价格居高不下,有利于扩大稻谷饲料销售。

同时,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给饲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压力。提高饲料粮转化效率,推进资源替代也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饲料粮消费不能再走过去的粗放发展路子,必须走精耕细作、精细加工、精准饲养的发展路子。

E 下游承受能力弱,玉米深加工开工明显不足

据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国内出现的玉米深加工产能快速增长的态势已结束。尽管仍有新增产能,但各种压力下部分加工企业在2022年将退出市场。预计高价玉米将抑制消费、减少出口、增加替代。下游企业对高价玉米承受能力减弱,叠加环保减排压力,玉米深加工行业开工率将平稳下降。近期国内加工产品价格迅速下滑主要是为了争夺订单,说明市场需求不旺。另外,相关机构多次表态要加强玉米深加工调控,市场主体要关注经济形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影响。

国内粮油专家认为,理论上讲产需缺口有利于支撑玉米价格,但也存在价格上涨的“天花板”,重点需要关注需求。目前,期货价格领涨现货,预期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加大。由于“价格跑在供求前”,让未来价格上涨空间提前透支。与此同时,外采率上升会导致国内外玉米价格联动趋势增强,但国内价格具有高度独立性,重要因素是宏观调控。另外,进口价格从2022年3月份开始超过国内价格,下半年价差大概率会回归,有利于增加私营配额进口。不过,在新玉米上市前,当市场发现玉米价格开始“破坏”需求时,价格回调风险往往随之而来。

从2021/2022年度玉米价格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国内外粮食价差、国内粮食品种比价、猪粮比价等情况,玉米价格已处历史高位,逐渐表现出需求破坏性,因此预计2022年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更多表现为价格波动加剧。一是2021年国内玉米丰收,供应形势明显改善,而且供给和需求弹性加大,产需缺口缩小。2022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有望进一步增加,饲料粮进口继续保持高位。二是国家饲料粮保供稳价措施将保持长期性和持续性,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下半年国家对物价的态度会发生改变。三是经过2020/2021年度玉米价格的大起大落,实体企业心态和预期趋于理性。不过,市场预期复杂多变,疫情起伏、不利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密切关注。

当然,我们也要从反向思维来观察市场,如果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小麦又获丰收了、俄乌冲突结束了,市场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格局。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乔林生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