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食安全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易博文 编辑:李偲 2022-03-08 08:46:44
时刻新闻
—分享—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再一次强调了粮食安全问题。他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基本方针、行动指南,是关系中华民族稳定安全、长远发展的根本遵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意义。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民族复兴的砝码,也是应变局、开新局、稳大局的底气。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中央一号文件”,“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都是重要表述、核心内容。

纵观历史,粮食安全关系天下苍生、关乎国运兴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大多数历史都在与饥荒抗争。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养育世界近1/5的人口,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种来之不易的成就,得益于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更得益于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即便如此,对于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越是连年丰稔,越要居安思危;越是身处顺境,越要“常将有日思无日”。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人们还记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立即“捂紧粮袋子”,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大幅波动。作为维系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粮食多了的压力与少了的压力,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保证我们自身的粮食安全,绝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宁可多生产一点、多贮备一些。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党中央确定的基本战略。保证“藏粮于地”,前提是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实施“藏粮于技”,核心是种源安全,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种子这一农业“芯片”不受制于人。

“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要深刻领悟“大食物观”的要义,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重要的产粮区,去年粮食总产达614.9亿斤,居近十年高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国两会六件全团建议中,就有《关于支持湖南牵头组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就应当提高认识、担当作为,坚决扛牢湖南肩负的政治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湖南作为、湖南力量。

粮稳,天下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我们就能在“吃饭”问题上,挺得直腰杆、讲得起硬话。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易博文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