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宪魁: 提高政治站位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偲 2022-02-28 14:47:33
时刻新闻
—分享—

提高政治站位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粮食安全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战略层面把握、从政治高度考量、在工作中精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从政治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政治上进行分析和研判,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始终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效显著,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13657亿斤。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结构上,稻谷和小麦两个主粮品种产量总体稳定、平衡有余,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缺口较大,需大量进口。粮食生产区域结构上,粮食主产省份中粮食净调出的省份数量减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下滑,粮食生产呈现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进口持续增加,特别是产需矛盾大的大豆年度进口量持续保持高位,呈现出进口区域集中、进口渠道单一等特点。

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从政治高度看待粮食安全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清晰判断,不断提升见微知著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清醒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决不能仅仅看口袋里有多少钱,而要看饭碗里有多少中国粮。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找准抓落实的方法和路径,始终立足自身牢牢抓好粮食生产,补齐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功能定位,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运用政治思维思考问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城镇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等副食品消费持续增加,带动粮食需求不断扩大,粮食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1978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主要肉类、禽类、鲜蛋消费量分别为13.7千克、1.0千克、3.7千克和5.2千克、0.3千克、0.8千克。202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肉类、禽类、蛋类消费量分别上升至27.4千克、13.0千克、13.5千克和21.4千克、12.4千克、11.8千克,均较改革开放之初大幅增加。由于每生产1千克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都需要几千克的粮食,因此,居民对肉禽蛋奶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对饲料用粮需求的持续增加。

做好新时代粮食安全工作,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增强使命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树立大粮食安全观,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增加肉蛋奶等重要副食品的生产供应,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乱占耕地建房等打着各种旗号破坏、占用耕地的行为,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下降,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保证农产品供给充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精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要绷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善于将党中央重大战略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战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扎实做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精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于保护好耕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扎实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法、耕地资源保护法、粮食安全保障法等立法工作,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断健全农田水利体系,补齐防汛抗旱短板,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调动地方党政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主产区要努力发挥优势,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保持应有的自给率,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把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硬指标,抓好现代种业、先进农机装备、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供给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综合考虑国内粮食生产、消费、库存、市场供应和宏观调控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历史经验,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不断健全完善粮食储备功能定位,坚持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强化政府储备公共产品属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增强调节市场稳定预期、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加强储备安全管理,增强储备调节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增强对粮食市场波动的快速反应和及时调节能力。优化储备区域布局,中央储备主要布局在战略要地、粮食主产区、交通要道和有特殊需要的地区,地方储备主要布局在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做到关键时刻储备粮调得出、用得上。逐步完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保障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粮油应急保供网络。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推动进口来源国和渠道多元化。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粮食进口渠道,拓展多元化粮食来源市场,降低对单一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依存度,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价格可控,防止被“卡脖子”。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国际粮食合作新平台,促进参与国家的农业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积极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开展全方位、高水平粮食对外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促进形成更加安全、稳定、合理的国际粮食安全新局面,更好地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作者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