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 种植结构或微调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22-02-23 09:22:58
时刻新闻
—分享—

稻谷最低收购价连续三年提高,使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上调幅度总体符合市场预期,给市场发出的信号也更加明确。受政策、市场及气候等因素影响,2022年水稻种植结构或小幅调整。

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再创历史纪录,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受政策、市场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水稻种植结构或将小幅调整,并有望继续丰收,产大于需的局面预计仍将难以改变。

最低收购价连续三年上调

政策信号更加明确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向好,但国家对粮食安全依然毫不放松,今年继续小幅上调了稻谷最低收购价,这将有利于巩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其中,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24元/百斤、129元/百斤,分别较上年提高2元/百斤、1元/百斤,连续三年提高;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31元/百斤,较上年提高1元/百斤,是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上调。

由于此前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上调,加上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已提前透露,因此,市场对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早有预期,本次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若从水稻种植成本增加角度来考虑,此次最低收购价的调整幅度好像并不大。但是,2021年我国稻谷再创历史纪录,供大于求,使得稻米市场成为年度内唯一下跌的粮食品种,且国际大米市场下跌幅度比国内还大,从这个方面考虑,稻谷最低收购价似乎应下调才对。由于稻米是我国的主要口粮,在粮食安全中处于重要地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所以才有了在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后,小幅上调202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之举。

调整后,当前稻谷最低收购价仍处于政策实施以来的较低水平,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较2014年低8.1%,中晚籼稻低12.3%,粳稻低15.5%。一方面,这是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之前的“托市”向“托底”转变的必然;另一方面,也为后期政策的调整预留了空间。

稻谷最低收购价自2020年以来连续小幅上调,使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给市场发出的信号也更加明确。新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公布后,预计新稻市场的底部将更加扎实,利于后期稻米市场价格的稳定,也将有利于稳定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

种植结构或将继续调整

品种结构趋于合理

在政策和水稻种植收益的共同影响下,预计2022年我国水稻种植结构将继续调整,双季稻种植面积可能略有增加,粳稻种植面积可能小幅下降。

双季稻面积可能略有增加。早籼稻因食用品质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退出居民餐桌,导致早籼米口粮需求大幅下降,早籼稻也因此持续大幅减产。2021年,早籼稻产量实现了“两连增”,但较历史高峰仍下降近一半,种植面积减少近2/3。早籼稻作为重要的储备粮,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我国对早籼稻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自2019年以来出台了鼓励生产的政策,早籼稻生产有所恢复,但仍产不足需。2021年,新早籼稻上市后,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并一度高于中晚稻价格,成为年度内唯一上涨的稻谷品种,农户种植收益相对提升,加上今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上调幅度高于中晚稻,预计对农户种植积极性将会有所提振,今年早籼稻的种植面积预计会略有增加,并带动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

粳稻种植面积或有所下降。近几年,粳稻因产量增长较快,呈现供大于需状态,尤其是黑龙江省稻谷积存最多,自2012年以来,连续10年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由于连年启动托市收购,我国稻谷库存持续增加,确保了口粮的绝对安全。但大豆和油料作物产量偏低,供需缺口巨大,已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难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2022年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各地方政府也迅速行动、及时跟进,黑龙江省2022年将扩种大豆面积1000万亩以上。在政策强力支持下,预计2022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加。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在扩增大豆和油料的既定政策下,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黑龙江省提出要适当调减低产低质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区的井灌区水稻种植,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因水稻种植效益相对较低,其他稻谷主产省部分地区也不排除会出现“水改旱”的可能性,预计种植面积或小幅减少。

受最低收购价支撑,黑龙江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稳定在130元/百斤左右,而长粒粳稻近几年扩增较快,加上物流运输成本激增、外销困难,其价格持续下行,部分地区甚至低于圆粒粳稻,种植效益相对较差,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有所减少。但长期来看,长粒粳稻仍将是发展方向。

由于双季稻生产主要在南方,而南方耕地有限,预计双季稻面积扩增有限,可能难以抵销粳稻种植面积的下降,预计水稻种植面积总体上可能较上年略减。

稻谷产大于需难以改变

托市收购仍将启动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稻谷总产量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升,而不是面积的增加。通过优良种子的培育与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测方施肥等科学管理,实现了我国稻谷单产的不断提升。2021年我国水稻单产达到7113.4公斤/公顷,再创历史纪录,是2021年我国稻谷产量再创新高的主要因素。

预计未来我国仍将依赖单产的提升来不断提高稻谷总产量。虽然我国稻谷单产继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但由于种植成本提高,加之气候波动频繁,2021年我国水稻单产再创历史纪录后,2022年继续提升的难度加大,预计持平略降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2022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概率较大,稻谷单产也可能稳中持平略降,因此,2022年稻谷总产量小幅减少的概率较大,预计总体幅度在1%以内,但仍将产大于需。由于我国稻谷连年产大于需,国家已连续10年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2021年中晚稻全面上市后,国家又在安徽、黑龙江等六省启动了最低收购价预案。截至2022年2月15日,中储粮系统已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369万吨,同比增加920万吨左右,预计后期还将增加。即使2022年我国稻谷产量减少1%,年度产量仍将大于需求,不但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影响,局部主产区仍有可能继续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