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上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前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连续两次出现在中央重要会议中,不出意外地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前一次会议上,“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方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被提出;在后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角度,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从不同维度凸显了这一新课题的极端重要性。
初级产品往往又被成为原始产品,指那些通常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未经加工或略作加工的农、林、牧、渔、矿业产品。如果这样的概念仍然显得十分学理化,或许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创办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定期发布的“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信息中得到更加直观认识。根据价格表分类,国际市场常见的初级产品包括“能源(油、煤、气)”和“非能源”两大类。进一步“非能源”又细分为农产品、原材料、化肥、金属和矿产等多个种类,人们熟悉的花生、大豆、棕榈油,玉米、小麦、大米,香蕉、橘子、糖,以及木材、铁矿石、铜铝等,都在初级产品之列。
基于上述分类,不难看出保障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重要性。除了很多农产品类初级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饮食的直接来源,更大层面上,初级产品无一例外是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就此而论,“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所牵涉的不仅仅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饮食“饭碗”,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工业生产的原材料“饭碗”。因此,也可以说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国家安全新课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级产品供应的重大缺口有可能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这在今年以来的由疫情触发的重要大宗商品全球性紧缺,以及由此导致了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中得到了深切展现。还要看到,经过数十年的农业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粮食已经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还存在结构性缺口,一些高端农产品,以及优质蔬菜种子等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是亟待破解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但以铁矿石为代表的部分矿业产品和原油,对外依存度也较高。加之受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初级产品供给保障成为了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首先是深刻认识其关乎经济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特别是在“两个大局”深刻联动下,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对掌握发展主动权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眼长期发展安全,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多措并举着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通过科技创新寻求主动。同时还要看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初级产品产业链供应链还处在恢复和重塑阶段,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仍将存在剧烈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展多元供给渠道,提升国际价格谈判主动权。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