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食储备安全升级 将加大违法处罚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刘瀚琳 编辑:李偲 2020-12-04 09:09:43
时刻新闻
—分享—

加大违法处罚 《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自1955年至今,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已走过65年。当下,在国内口粮安全保障无虞的宏观镜像下,粮食储备设施、管理机制等积弊带来的隐患仍时有爆破。12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明确追责并重罚政府储备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存在问题不及时纠正的责任主体,分离政策性职能及经营性职能等在内的70条政策措施,夯实国内粮食储备的安全底线。

质量问题可罚200万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在口粮储备量安全“过线”的前提下,保障质量安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根据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发现政府储备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存在问题不及时纠正或者采取措施造成损失扩大的,将从重处罚。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曾多次发生居民“囤粮”风波,“粮食安全”相关议题引发热议。7月11日,一条短视频曝光了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东直属库租赁的收储库点拍卖销售的一次性储备玉米存在质量问题。据了解,该视频中被拍卖玉米掺杂杂物且有发霉迹象。随后,该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视频中反映的问题,中储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将于次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

最终调查说明指出,核查中确实发现粮堆底部个别点存在筛下物,系入仓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清理,不影响整仓玉米质量状况评估。但对于调查中意外发现公司人员额外收取装车费等问题,将依法进行进一步调查。

此次《征求意见稿》也提出将就储备粮食质量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追究责任。其中明确,对政府储备数量、质量、储存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给予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分建议,由有关部门单位按权限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

“粮食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制度设计对粮食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也表示,粮食质量安全稳定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部分传统粮仓因修建时间较长,年久失修,为粮食的日常储备工作带来了隐患,因此粮仓的维护也需要引起关注。

储备、经营各归其位

“长期以来,粮食部门政企不分、垄断经营,导致在政策性粮食收购中监管责任不明,监管过程流于形式,在市场粮食收购中又管理过多,阻碍了粮食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河南工业大学李耀跃撰文指出。

据了解,中储粮粮库收储的粮食根据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储备粮、托市粮和贸易粮,但由于粮食储备行业体制机制问题,企业腐败频生。自2010年至今,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及其襄城分库、安阳直属库滑县分库、河南周口直属粮库已相继曝光数起腐败案件。

面对前述积弊,《征求意见稿》明确,政府储备承储企业应当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的原则,完善储备运营管理制度。

“粮食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存在一些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有粮食企业既是独立经济实体,又承担着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任务。例如,中储粮公司既是非盈利机构,又是国资委下属企业,这便需要其在粮食收储外加快扩展粮食加工与贸易业务的步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其政策性和经营性之间的界限。

“将储备、运营分开管理是好事。”王鹏指出,储备、运营分离后,储备端更多侧重政策性,意味着不计成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其经营性业务板块要走市场化机制,不能再仅依赖国家补贴和政策红利,而是通过更多市场化的业务路径提高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防止人浮于事的情况再发生。

企业需加强风险管理

“不论是从体制机制方面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来粮食储备制度的改革仍任重道远。”王鹏说,我国部分传统粮库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更多针对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转型投资。

这也与该《征求意见稿》不谋而合。《征求意见稿》要求,国家建立健全政府储备承储企业统一的信息网络,建立全国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和储备库存动态监管应用系统,对储备实行动态远程监管、粮情在线监控。

在此基础上,国家要加强对粮食储备企业的信用监管,将有关粮食储备企业的信用记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照法律法规对严重违法失信粮食储备企业实施失信惩戒。

不过,硬件设施升级运转需要体制机制改革筑底。王鹏认为,粮库尤其是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传统粮库需要改革,需要思考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如裁撤冗员等;同时,思考如何通过好的管理、激励政策吸纳人才,进而良性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此外,黑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王萍也撰文指出,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性质较特殊,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企业运营发展稳定。对此,企业的领导必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市场粮食价格与供应情况变化,方便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企业须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风险因素收集、风险评估与分析、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全面分析评估。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刘瀚琳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