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保障农民主体权益,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来源:光明网 编辑:李偲 2020-11-23 09:31:35
时刻新闻
—分享—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蔺海鲲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充满泥土气息的田园里辛勤耕耘劳作,始终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农业文明的中华民族最美丽动人的场景。人口基数大,决定了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亘古不变的话题。古往今来,我们一直有“常平仓”以“利百姓”的思想,时刻将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洪涝灾害再次警醒我们粮食安全危机依然存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何让中国的耕地有人种、有人收、收成好、收入高,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仍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理性看待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曾在不同场合用“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一个永恒的课题”等鲜明论断来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粮食安全事关国泰民安。“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只有持续夯实粮食安全之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长期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22次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具体部署,推动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用世界上不到10%的耕地来养活世界上20%的人口,农业始终是我国发展最重要的根基,是最基本的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粮食安全警钟。2020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激增至2.65亿,约为2019年的两倍。为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粮食产量下降、确保本国粮食供给,一些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将可能采取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加之各国防疫措施不断升级,国际粮食贸易和运输受阻,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冲击,给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我国的粮食进口总量和占比依然较高,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形势严峻。

综合因素导致粮食危机加剧。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但仍面临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挑战。今年5月以来,我国广西、贵州、广东等省份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今年7月,云南多地又发生了蝗灾,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了严重破坏。同时,我国当前存在的餐饮浪费问题也急需整治。据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珍惜每一粒粮食,是我国公民人人应有的品德。

二、夯实粮食生产的物质根基

巨大的粮食消费量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耕地来种植粮食,充分发挥宝贵的耕地资源价值,满足中国人的粮食需求。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由于务农收益低,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务农劳动力减少、人均年龄上升,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耕地撂荒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结、土地沙化盐碱化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保护农田,下大气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要调和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的用地矛盾。中央政府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坚决保护耕地,但地方政府收入依赖土地财政,通过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而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缓解经济压力。

为农民安心种地提供利益保障。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受益者,更是强大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农民在种地中尝到甜头,农民才会安心种地,乐于务农。保障农民的权益,核心是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其中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也要优先保障农民的收益。这些权益是法律赋予农民的权益,也是农民收益的重要保障。

三、双管齐下实现粮食增产提质

要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让农民千方百计种好耕地,一靠科技进步推动,二靠政策引导支持。

提高科技水平,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有力推进粮食增产增收。这就要求持续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不断培育优良品种,全力推广耕作技术、灌溉技术、保温保土保水保肥技术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用科技进步带动粮食增收。

落实政策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支持粮食生产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核心之一在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耕地地力恢复与生态保护,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吸引更多劳动力投入到粮食生产全过程,避免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并加大耕地地力恢复与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许多地方农业生产仍然属于传统的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人均粮食产量低。针对于此,要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加快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农业规模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作物播种、施肥、收割的效率,提升粮食产量。这既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农业的发展目标。

来源:光明网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