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意见》的出台,再度向社会各界宣示,耕地绝不是任人觊觎的“唐僧肉”、任人宰割的“小肥羊”,必须树牢红线意识,念好粮食安全“紧箍咒”,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全力以赴保护好耕地这个“大熊猫”。
“粟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虽然耕地面积排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不到世界人口平均耕地的1/2,且60%的耕地质量较差。如今,面对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耕地质量退化的突出特点,加之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坚守耕地红线、守住口粮底线,已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议题,决定我们必须把关系14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句句朴实而有力的话语,生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土地耕地的深情、对保护工作的重视。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农村宅基地确权完善,到《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意见》《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及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出台,再到《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一项项政策的发行、一份份文件的出台、一件件制度的完善,为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绝不能有闪失。当前,存在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耕地“非粮化”倾向,这种倾向必将对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必须加以制止、消除隐患。守好“口粮”,我们必须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守牢“红线”,我们必须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从严查处各类非法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风险”,我们必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问责,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强化督查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粮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端牢“中国饭碗”、守住“大国粮仓”,唯有14亿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上下齐心,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决的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殷殷嘱托落到实处,方能牢牢坚守好耕地保护这条事关国家安全的红线。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张英豪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