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粒粒皆辛苦”:警惕粮食后面的“隐性浪费”

来源:新华网 作者:滕华 编辑:李偲 2020-08-26 10:16:0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重庆8月25日电(滕华)当人们浪费粮食时,浪费的不仅是眼前的几粒米,还有粮食生产、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上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新华网专访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谢德体教授,为大家解读粮食浪费背后的“隐性浪费”。

一亩水稻的生产成本为600元至1000元

谢德体认为,水稻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从育秧、栽秧、施肥、抽穗到最终成熟收割,成本可达600元至1000元。除了一般的人力成本之外,水稻的生产过程还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其中,最常见的为淡水和化肥。

“生产水稻十分耗水,每生产1公斤水稻大致需要消耗2吨淡水资源。而我国目前淡水资源较为紧缺,且分布不均,这就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挑战。”谢德体说,除了水稻以外,生产其他主粮也需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如,我国目前每生产1公斤小麦大约需要消耗1吨水,每生产1公斤玉米大约需要消耗1.2吨水。

谢德体说,肥料素有“粮食的‘粮食’”之称,肥料用得对不对关系着粮食产量高低。“粮食生产离不开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料。一般来说,每生产100公斤水稻,需投入2至3公斤氮肥、1至1.5公斤磷肥与2至3公斤钾肥。”

此外,粮食的生产过程也与气候条件紧密相连。“遭遇连续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时,粮食的品质与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谢德体说。

 机收粮食的损失率在10%左右

秋收时,粮食的损失仍不可避免。目前,粮食收割主要有“人工收割”与“机械收割”两种方式。谢德体指出,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机械化收割成为我国的主要收割方式。这一方式大大削弱了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的减产,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人工收割的年代,4个人能收割1亩地,这大概需要人力成本400元。再加上收割时的其他消耗,收割1亩粮食的最终成本往往需要600元。而机械化收割后,1亩地的成本仅需100元左右。”谢德体表示。

但这并不意味着机械收割能降低粮食的损失率。谢德体说,虽然机械化的收割方式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但也会造成粮食损耗。研究表明,目前机收粮食的损失率在10%左右,略高于人工收割的损失率。此外,收割的设备性能各异,维修保养与更新换代也会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运输、仓储等环节损耗粮食5%至10%

秋收后,粮食在运输、仓储、加工等环节也会受到损耗。“目前,我国粮食的年产量约为6.6亿吨,而运输、储存与加工环节大致会损耗5%至10%的粮食。”谢德体说,“乍一看,5%的数字很小,但在较大的产量基数下,这5%的损耗已经很大了。”

“运输期间的粮食损耗主要由运输距离、道路情况、包装磨损等因素共同影响。”谢德体说,运输路上的粮食消耗不可小觑。

此外,“粮食储存环境”也是粮食浪费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否恒温、恒湿、防虫、防鼠,是能否减少粮食损耗的重要因素。

在水稻“变身”精米的加工环节,由于机器性能存在差异,粮食损耗在所难免。“一般来说,1斤水稻可以被加工成7两可供食用的大米,但如果机械设备老化或者性能较差,则会造成更大的损耗。”谢德体说。

“舌尖上”也有显性浪费与隐性浪费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显性浪费主要是餐桌上的剩菜剩饭,很多人都认为浪费几粒米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这种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谢德体指出,目前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食物浪费,餐桌上的浪费更是令人痛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约为12%,大型聚会浪费更是高达38%,尤其是在一些大学与中学里,餐盘中三分之一的饭菜都被倒掉了。

除了餐桌上可见的“显性浪费”,谢德体认为,我们也不能“小瞧”食物背后的“隐性浪费”。“隐性浪费”,主要指食物背后的“主粮”。谢德体说,我们谈论的“粮食”,普遍来说是指谷物、薯类等主粮,但实际上我们食用的肉、蛋、奶等食物也与主粮息息相关。比如,我们食用的1斤猪肉,其实隐含了喂猪的近3斤粮食,我们食用的1斤鸡蛋,也隐含了近3斤粮食。“因此,除了人的口粮外,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需求量也是相当大的。”

“从一粒种子到变成‘盘中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我们面前浪费的这几粒米凝聚了生产、收获、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谢德体认为,每个人都需了解“盘中餐”来之不易的过程与背后的隐性成本,真正地将珍惜粮食、爱护粮食的行为落实到一日三餐中。

来源:新华网

作者:滕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