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晓林代表:“以储(粮)代赈”有机结合 增强粮食储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蕾 编辑:李偲 2020-05-25 08:55:2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讯(记者张蕾)“疫情让我们更清醒地意识到战略性物资尤其是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建议,疫情之下,更应加大农村粮食生产力度,“以储(粮)代赈”有机结合,增强粮食储备。

李晓林认为,在这次抗疫斗争中,举国体制再次彰显优势的同时,较为充沛的物资和产能储备也起到了显而易见的支撑作用。“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有一个充足的粮食储备体系作支撑,是其它任何物资条件不可替代的定心丸。

但李晓林也担心,我国近年每年平均进口小麦、玉米、大米约为两千万吨左右,进口大豆近千万吨。由于国际市场和诸多产业链的变故,我国的粮食进口很可能受到影响。另外,国内相当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受疫情影响,在一定时期内很可能要滞留农村。

因此李晓林认为,应在当前情况下调整思路,加大农村粮食生产力度,增加产量。同时,逐年以自产粮食替代进口粮,使进口替代率提高到现有基数的一半以上;扩充仓储设施,用2至3年时间大幅扩充粮食的战略性储备量。“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政策微调整到位、适度倾斜,就可以引导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乡就近有工可作、有钱可挣、巩固脱贫致富成果。”李晓林认为,国家在既有的扶贫和赈灾预算中安排针对粮食生产和仓储量的份额,依托“以储(粮)代赈”的机制进行循环操作,于各方均有利大于弊的成效。为此,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微调、扶持乃至倾斜。

李晓林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如在农业范畴内,适度压减一些常年产大于销或销售难度大、损耗比率高的生鲜作物,以相当的力度向基本口粮作物倾斜。保证各年度所生产粮食除去当年市场所需之外的余量应收尽收、能收尽收,政府最后全部兜底。预算不足部分,财政予以调剂补足。对新开垦荒地、复垦撂荒农地改种基本粮食作物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户或合作组织,用赈灾或扶贫资金按相应权责约定预付收储定金,再给予一定的无息或贴息贷款,由此实现“以储(粮)代赈”的目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蕾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