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粮食危机?每人每天两斤半,你说够不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红茹 编辑:李偲 2020-04-14 10:29:16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埃及、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和塞尔维亚等国家先后限制粮食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发出预警: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疫情若恶化,全球或面临严重粮食危机,一度引发国内的恐慌。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4月8日召开的会议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这无疑是派了定心丸。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量和储量正处在历史高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小麦、玉米维持着一年消费量以上的库存。

受疫情影响多国限制粮食出口

由新冠肺炎病毒引发的一场粮食危机恐慌,正在全球上演。

3月下旬,越南率先放出要禁止大米出口的消息,随后又改口为将会控制大米出口以确保粮食安全,并打算增加19万吨大米的存储规模。

紧接着,3月28日,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宣布,该国自当日起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4月3日当天,俄罗斯宣布将在4-6月这一季度内将小麦、黑麦等部分粮食作物的出口配额限制在700万吨。

柬埔寨也已从4月5日开始禁止白米以及稻米的出口。

印度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B.V. Krishna Rao也于日前表示,由于封城导致的运输困难等问题,目前印度的大米出口已经暂停。据印度的大米出口商透露,印度大米出口已经减少四到五倍。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越南、埃及、俄罗斯、柬埔寨、印度、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宣布或启动部分粮食出口限制举措。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在官网上表示:“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该组织预计,糟糕情况预计将在4月和5月出现。

这是否意味着“全球粮荒”要来了?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全球粮食危机风险将是大概率事件。

但也有不同看法。“其实全球并不缺粮。虽然疫情发生了,但是像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并没有限制粮食出口。目前看发生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农产品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2012年以来,世界的粮食不断走向宽松,粮食供给充裕,价格低位运行,已经进入新一轮周期。“国际上的预测是,2020年整体粮食供给相对过剩,价格继续保持低位运行。甚至在未来十年,这种状况都不会改变。”

李国祥认为,除了越南,目前限制出口的这些国家都不是主要粮食出口国,这些国家跟我国的粮食贸易比较少,即便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粮食,也不多。所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影响不大。

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够每人每天吃2斤半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我国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相关部门已经给出了权威答案。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给出的四组数据消除了人们的恐慌和顾虑。

第一,粮食产量。这些年我们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创历史新高,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

第二,人均粮食占有量。2010年以来,我们国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第三,粮食库存量。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第四,谷物进口量。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相当于不到300亿斤,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左右,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泰国大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李国祥说,“我计算了一下,我国目前每年生产的粮食平均到每人每天,可以消费2斤半的粮食。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今社会平均让一个人每天吃2斤半的粮食,这无论如何也是吃不掉的。”

当然,居民口粮消费的主体是米饭和面食,这两项的人均值又是多少?“目前我国粮食中稻谷和小麦合计年产量约6800亿斤,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稻谷和小麦年人均占有量合计为490斤。把稻谷折算成大米,把小麦折算成面粉,大致来说,平均到每个人每天也有1斤多的口粮占有量。显然,每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用作口粮也是吃不完的。”李国祥说。

进口三大主粮改变不了我国粮食连年有余格局

除了口粮消费,肉蛋奶水产品所需要消耗的饲料粮是否充足?

据李国祥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玉米和杂粮5400亿斤,满足国内饲料生产绰绰有余。“我们可以看到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用来加工燃料乙醇、淀粉和饴糖等,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足以说明我国每年玉米和杂粮产量是可以满足饲料生产需要的。

综合来看,无论从居民口粮,还是从饲料粮的主要构成来看,我国生产的粮食足以满足居民直接间接消费的需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需要进口粮食。我国每年大豆都存在较大的产需缺口,需要进口。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8000多万吨,国内生产大豆约2000万吨。此外,我国每年也会少量进口稻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

但李国祥说,每年进口的稻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与国内产量相比很少。去年我国进口稻米255万吨,不足国内产量的2%;进口小麦349万吨,不足国内产量的3%;进口玉米479万吨,不足国内产量的2%。

疫情不会对我国大豆进口造成严重损害

近些年大豆需求量增加较快,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紧接着,按照中央部署,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从2019年开始启动实施。

该计划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要稳定恢复大豆种植面积,在东北、黄淮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种植。二要在科研上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和优质性。三要发展大豆合作社和大豆加工企业,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

大豆振兴计划成效明显。去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1000多万亩,达到1.4亿亩。

“但按照国际分工和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扩大农产品进口,以及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我国不会改变每年进口大量大豆,用于增加植物油的供给和满足蛋白饲料的需求这一格局。当前,尽管一些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出口采取管制措施,但是这对我国大豆进口造成严重损害的可能性非常小。”李国祥说。

3月26日召开的G20特别峰会上,各国首脑承诺共同抗击疫情的同时,减少疫情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冲击。

“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估计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按照中美经贸第一阶段协议,我国将增加进口美国大豆等农产品。更何况,我国加大开辟了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的力度,并推动了饲料豆粕含量的弹性,足以应对大豆短期的供应波动问题。”李国祥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红茹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