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抢粮成闹剧 粮安尤须记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石少龙 编辑:李偲 2020-02-10 09:05:14
时刻新闻
—分享—

武汉“封城”后的正月初一,几省局地抢购过粮油。起初,有人传“大米将供应不足”,继而,有成群结队的市民跑到店子大包小包地搬米回家,有人死死按住购物车满满的包装米不让别人拿走,有人在散装米柜争相用铲舀用手撮。而少数粮油经营者,则不合时宜地借机抬价。此举虽不成气候,但毕竟导致柜面补货临时不足、局部粮市短时紧张。

当此全国上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竟然出此哄抢粮油或哄抬粮价言行,实乃不和谐之音,亦为不明智之举。回头看,每逢灾害来临,总有人入市非理性跟风,1993年大米涨价、2003年非典肆虐和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侵袭时,都曾有过。其结局,抢购者往往徒劳无益。

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抢购终成闹剧?首先,有物资基础。当下中国,可靠的粮食库存是坚强的后盾,而库房充裕,源自丰收的粮食。其次,有部门行动。或是政府部门或是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海口市公告在琼中央、省市级储备粮充足;汕尾市劝告广大群众合理采购,以防霉变;漳州市通告粮食库存充足且已建立应急加工与供应网络;苏州市吴江区称全区粮食可保障131万常住人口165天供应量。更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月初三发声:“全国粮油储备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保障有力”。紧接着,新华社、央视等权威官媒广而告之。

问题还有,为什么不能无视闹剧?因为,碰上当年冰冻期过长,或此次关闭离汉通道之类的紧急情况,市民多购一两包大米,不足为怪,微信上就有快去买两包米的吆喝。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特殊时期夸大了的信号,常会误导一批民众。而恰在此时,事发地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辟谣理由,特别是实打实的举措接踵而至:全国粮油界响应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倡议,不哄抬粮价,不串通涨价,不惜售,不限购,不短斤少两,不蓄意囤积,不断档,不断供。央企方面,中粮集团全力筹备物资,全力支持武汉;中储粮集团公司捐助米面油产品,确定荆门直属库米厂为应急加工点。产区方面,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的安徽,正月初二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加大市场供应及价格的监测频率;大米大省湖南的国企民企,初三起陆续开工复产,加班生产大米投放市场。于是,五花八门的抢购,才如过眼烟云,市的民恐慌情绪,顿时得以消弭。

那么,经此疫情,有何教训?大而言之,还是要牢记粮食安全,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筑牢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具体而言,要对全行业各环节本企业来一次反思。毋庸讳言,此番疫情前,我国未遇严重灾荒,未曾库存告急,未见进口紧张,故而应对比较自如。而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以衔接加工、运送、销售为例,那年冰冻阻路,库厂断电,原粮如何加工?成品粮怎么运出?确实是个问题。而今年疫情紧张,作业戴口罩、运输听指挥还好办,但若处在歉年缺粮价格高的背景下,又该怎么办?如果叠加疫情或地震等灾难,还可能出现有路粮难运、有粮路难行等困难状况。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阻击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国家三令五申不准哄抬物价,却有人坐地起价卖“天价口罩”,那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粮油必需品,其供应量大面广,点多线长,也有空子可钻。大敌当前,如若有人竟敢混水摸鱼,恶意造谣,扰乱粮市,相关部门一定要盯大眼睛,一查到底,依法给予严厉打击,为坚决打赢阻击战扫清障碍。

(作者系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巡视员)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石少龙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