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韩晓)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近日,全国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工作,部署明年及未来一个时期重点任务。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市场与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成绩值得充分肯定。首先,农业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市场调控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另外,市场调控政策信息也在不断健全。第三,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实施,工程已进入到整省推进的新阶段。第四,各地农村的大数据发展应用也在逐步推进。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而这也对明年的农业农村市场与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康震:近年来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种粮效益持续下降,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受限,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与此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所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能否有效对接,既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最终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水平成色。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农民种得好,卖的好,赚得到;让市民买得到,更要吃得好,吃得安全,是市场信息系统的使命和担当。
同时,2020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因此,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明年农业农村市场与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于康震: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主阵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面临产地市场缺失、供需信息不足、冷链物流不畅,产品品牌不亮等短板,严重制约产业脱贫增收的可持续性,这些都需要持续推进加以解决。
于康震表示,近些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带来新机遇。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因此,新时期,要学会利用市场化的信息手段补齐改革中遇到的短板。
于康震:新时期要进一步学会利用市场化的信息手段,把政府在信息引导、营销服务、品牌建设、产地市场建设等重点任务的短板抓实补齐。特别是在如何帮助小农户进入大市场上,要研究管用的措施。在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上,要探索有效机制,引导农业结构持续向市场紧缺产品来调整,向优质特色产品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业市场化改革,也对市场信息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国内市场除了稻谷、小麦仍在实行最低收购价外,其它重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都已取消。这也意味着,以充分放开价格,减少直接干预为特征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于康震也提醒,农产品市场化改革不是简单的将价格一放了之,政府有形之手还是不能缺位。
于康震:例如临储政策退出后,市场大幅波动风险应该如何防范,稳定生产和农民收益的配套机制如何建立。对于市场信息系统的同志来说,一方面要加快健全市场体系,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完善市场调控的机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市场信息缺失。
不过,当前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迫切需要大数据、云计划、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手段、思维与农业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紧密结合,比如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于康震:农业农村部正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财政投入,重点支持特优区、主产区,建设村、镇、田头、市场、县域农产品、产地市场以及大中城市农产品重要物流节点,健全完善农产品、餐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
最后,于康震提出,当前要充分发挥市场信息系统的作用,保障好百姓的菜篮子供应,实现价格稳定。
于康震:重点是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加强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猪肉产品保护稳价上,要进一步发挥好考核作用,可以探索警告和约谈机制,压实市场主体责任。
来源:央广网
作者:韩晓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