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玉米价格反季节上涨的喜与忧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朱勇生 王涛 编辑:李偲 2019-12-26 14:54:23
时刻新闻
—分享—

许多人认为,每年秋冬季节都是玉米大量上市的时候,客观上存在季节性供给压力,因此多数情况下玉米市场价格都是下跌的。然而市场化改革以来,这几年的走势却明显不同,让许多农民甚至很多市场经营者难以应对。对此,笔者对市场进行了系统分析,解释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玉米价格反季节性上涨,也是季节性规律。

业内常说:“涨看山东、落看广东。”以山东深加工企业门前收购均价为例,2015年国家启动玉米临时收储市场化改革以后,每年第四季度也就是传统的大粮上市期间,玉米价格多呈现大幅上涨走势。从图1我们可以归纳如下几点:

第一,时间为10月份或11月份,也就是传统的大粮上市期间;第二,趋势上表现为明显的上涨趋势;第三,价格上涨的幅度大、时间短,呈现爆发式特征。

理论上,这种连续几年且带有规律性的上涨走势也可以定义为一种市场的季节性价格走势。只不过这种每年在10月份或11月份玉米季节性上市期间出现的大幅度上涨走势让人费解。再看一下之前几年的山东深加工玉米收购价格走势(图2)。

显然,这几年每年的第四季度玉米价格多数是平稳或弱势的。

玉米机械收割化的普及,是深层次的原因。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打工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调研发现,壮力农民工在当地务工的每日收入能达到300元以上,到大城市务工则收入更高。在过去数年间,由于玉米采用人工收割、运输,加上小麦播种等,构成了一个较长的秋收秋种时间周期,由此形成了一个持续的销售和大粮上市过程。

然而,当前玉米收割已经大不相同。玉米联合收割机大规模普及对玉米市场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玉米销售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民直接在田间地头直接将玉米按照土地面积或估价的方式一口价销售给当地粮贩或存粮大户。外出务工不用再回到家里,甚至只需要一个电话和微信收款就搞定了,既省车费又省工省力省事。

其次,玉米收割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玉米联合收割机是上述过程得以成交的基础,存粮大户通过地头采购方式流转过来,进行连片收割、集中存放,实现了省工省时高效率运作。

据了解,一个存粮大户通常能够存放500吨至2000吨玉米棒,相当于一个小村子的玉米产量。这种变集中存粮替代每家每户的存粮方式,在时间上延缓了玉米集中上市的压力。

最后,玉米深加工扮演最终托底者的角色。相对于其他农产品而言,玉米具有市场化、变现能力强和普遍适用于深加工的特性。玉米天然地成为硬通货,存玉米成为存粮大户和中小贸易商的首要选择和必然选择。

存粮方式改变后的喜与忧,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收获和存粮方式的改变,无疑提高了农民的综合收益水平,客观上缓解了潮粮期玉米的大量集中上市。但也导致玉米市场价格反季节性上涨,积累了更高的市场风险和价格波动,并加剧了后期市场价格的波动空间。2019年春节前后东北农民已经历过一次考验。以吉林为例,2018年玉米大减产,农民惜售严重。2019年元旦前后玉米市场价格下滑开始加速,1月2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发文,鼓励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并要求中储粮一次性储备入市收购。在中储粮收购和拍卖底价提高预期作用下,企业开始入市。直到3月初市场才止跌企稳,期间跌幅达到10%。

当前,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与上年度几乎相同,价格上涨是政府和农民希望看到的,但是对于贸易商而言却没有入市的动力。与上年度不同的是,2019/2020年度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尤其是非洲猪瘟已经导致实质性玉米需求的下降。农业农村部9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生猪存栏同比下跌41.1%,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跌38.9%,下降趋势仍未改变。此外,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月度报告也显示,9月份猪饲料同比下降40.8%,其中仔猪料同比更是下降52.8%。这都表明我国饲料玉米消费恢复增长仍需要较长时间。

在下游客户存粮意愿下降的背景下,要谨防上年度玉米无人问津的经历重演。

未雨绸缪,做好预案,千方百计防止“卖粮难”。

当前,玉米市场供需仍处于转换过程之中。如果早做调研、及早预防,加以合理引导和政策得当,市场一定可以得到平稳着陆。对此有三点思考:

其一,调整临储玉米拍卖政策的公告时间。小麦保护价政策公布时,农民播种之前便了解了第二年的保护价格。为了稳定玉米市场各方预期,建议提前宣布下一年度的玉米拍卖价格,以便于市场各主体根据下年度的价格合理有序做好粮食库存储存相关事宜。

其二,研究相关政策预案。譬如,一旦出现“卖粮难”,如何引导社会企业主体入市收购的政策方案,如何引导中央企业和储备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的预案,如何鼓励玉米深加工企业发挥稳定器和蓄水池作用以建立更多库存的政策方案,等等。

其三,加强各级政府舆论宣传,鼓励农民有序卖粮,防止出现因集中“踩踏”导致的区域性“卖粮难”。

综上所述,突如其来的生猪疫情改变了整个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农民销售习惯的改变导致价格的波动性更大。如何根据市场形势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预案,引导农民有序卖粮、防止出现“卖粮难”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来源:中国粮食经济

作者:朱勇生 王涛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