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中国粮”有分量有品质有效益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偲 2019-12-23 10:13:47
时刻新闻
—分享—

让“中国粮”有分量有品质有效益

——北大荒北安分公司粮食生产发展有底气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安分公司正在进行标准化农机作业。资料图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安分公司主动将粮食生产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在稳定粮食产量、坚持绿色生产、发展粮食经济上发力,努力端出一碗有分量、有品质、有效益的“中国粮”,坚决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科技赋能农业让“中国饭碗”更有分量

农机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速的关键。“在极端气候增多的特殊年份,北安分公司的粮食产量能取得新突破,主要得益于农业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的科技体系。”在刚刚结束的北安分公司2020年农业生产谋划大会上,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宏忠说。

今年5月至8月,受短时强对流、超强降水、低温寡照等极端天气影响,北安分公司农业生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秋收后一算账,全局大豆平均亩产17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00公斤,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受灾较为严重的赵光农场玉米亩产510公斤,就连土质差、积温低的锦河农场都出现了玉米亩产830公斤的地块,让种植户倍感意外。

“大马力机车的深耕作业深松深度超30cm,可以打破犁底层、打破因降雨导致板结的土壤结构,使土壤恢复最初的肥力和生态结构,能达到增产的目的。”12月初,锦河农场主管农业的副场长王元林将农业科普课堂改在了职工家中。农机标准化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种植户还谋划着购入新机械。

近年来,北安分公司围绕分层定位定量施肥、封闭灭草、玉米秸秆还田、高质量整地等农业生产技术,重点加强了以双轴施肥机、进口灭茬机、自走式喷药机、联合整地机、大型拖拉机为重点的农机补配套工作。2016年至今,累计投资5.13亿元,更新农用机械2133台件,使农机总动力达到7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8%,居全国前列。

北安分公司在向标准化农机作业要产能的同时,农业数字化在提高产量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快帮我看看这地块明年应该下啥肥、下多少。”还没到备春耕阶段,长水河农场种植户李庆军提前到农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咨询2020年农业生产相关事宜。这个农场率先应用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积累了所有各地块历年的农作物种肥使用、产量、气候条件、作业层次等相关数据,经过科学分析可以为下一年度农业生产提供科学、高效的农业指导。

除了在种植领域应用农业数字化外,北安分公司还充分发挥物联网、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在气象服务等各环节融入数字概念。分公司各农场不断创新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气象服务做到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降水等基础数据实时传输,气象趋势推测更加智能、精准、科学,可以为农事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这种提前预警,将事后补救前移到事前预防,有效地避免了因天气因素给种植户带来的损失。

探索推进数字农业,通过数字赋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智慧农业正成为颠覆北安分公司传统农业模式的生力军。

坚守绿色“底色”让“中国饭碗”更有品质

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北安分公司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酸菜、长水河粮油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大豆油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多打粮是政治任务,打好粮更是政治任务。”在问及北安分公司有机酸菜、有机大豆油能够在众多参展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誉金奖背后的原因时,分公司党委委员、副局长柳毅给出了答案。

九牛爬坡、个个用力。为了“打好粮”,北安分公司各农场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上的生动实践层出不穷。红星农场转变农业生产固有思维,在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品质。这个农场在20多年间,通过给予种植户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共投入有机耕地补贴资金达3000多万元,对部分开发较晚、无污染的地块进行有机食品基地的转换和建设。如今,4万亩有机种植基地通过了日本、美国、欧盟三个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的有机认证,10万亩耕地成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万亩耕地顺利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验收。赵光农场早在2004年就着手对4万亩有机食品种植地块进行了欧盟、美国有机食品认证,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锦河农场强化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监管,使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40%。

目前,北安分公司“国家级百万亩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已达到160万亩,有机种植基地认证面积达39.4万亩,绿色食品种植基地439万亩。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不但为北安分公司建成绿色智慧厨房提供原料保障发展有机绿色农业,还推进农产品由“量”向“质”的飞跃,让北安分公司的农业实现了华丽转型。

品牌兴农战略让“中国饭碗”更有效益

12月初,锦河农场天运山产品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加工的杂粮杂豆系列产品收到来自福建的合作订单,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近年来,该公司建立了追溯信息采集、查询、监督系统,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品控溯源体系,不但让“好质”看得见,成为辅助消费者选择优质产品的有力帮手,还提升了北安分公司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从而带来好效益。

近年来,北安分公司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紧紧围绕发展绿色产业思路,从提高食品、农产品品质入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通过“走出去”打品牌、“转方式”推品牌、“互联网+有机”创品牌、“挖掘文化”塑品牌的模式,推进品牌创建,扩大市场竞争力,用条条“生态链”串起“黄金链”,实现生态和增收的“双赢”。

在品牌创建过程中,分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线上做品牌起到宣传作用,推动线下销量;线下做体验,提升线上销售可信度”的线上线下互相融合,相互促进模式,培育品牌价值优势,努力实现“产得出、销得畅、卖得好”的良好局面。在线下,采取“扫街”式铺货的销售模式,在全国各地设立代理商,借船出海,迅速占领市场。目前管理局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已经打入全国KA类商超店3000多家,销售网络已覆盖15个省市,拥有稳定经销商近400个,销售门店达3700多家,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线上,龙头企业在淘宝、京东、1号店、天猫等网络平台开设了多家旗舰店,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目前,亲民、年轮、知青等一大批地域特色浓郁的商标品牌,已成为北安分公司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代名词,该公司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也因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