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化调控 优化机制 有效推动粮食去库存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作者:胡洲 编辑:李偲 2019-11-29 11:33:42
时刻新闻
—分享—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粮食去库存以来,粮食去库存不断深入,有效维持了粮食市场供给,但两个市场供给主体,即最低收购价粮食去库存与储备粮轮换销售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为突出。现结合宜昌地区最低收购价稻谷去库存和储备粮轮换销售情况,谈谈体会和建议。

一、粮食去库存的背景。

为有效缓解因连续丰收增产引发的粮价下行压力,避免“谷贱伤农”现象发生,维护粮食生产稳定,我国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粮食政策,连续11年不断提升收购价格,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从1440元/吨提高到目前的2520元/吨,种粮农民积极性不断提升,但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另受收购质价政策影响,种植结构重产量轻品质现象突出,造成财政负担严重的同时也增加了库存管理难度。通过去库存,确保粮食库存保持合理,不断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既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二、 两者面临的问题和困局

1.出库时间重叠,市场投放集中。最低收购价粮食去库存主要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开拍卖,时间一般为每年4月至9月(新稻谷上市),储备粮轮换受架空期限制,同时考虑仓容因素,轮出销售也主要集中在当年的4月至9月。湖北省2019年最低收购价粮拍卖交易从5月开始至8月,实际出库期至10月底,储备粮轮换出库从5月至10月,两者出库基本都集中在这6个月,导致大量库存粮食集中投放市场,市场粮源充足,受加工消化能力限制,供需不平衡,使得最低收购价粮拍卖成交和储备粮轮出相互挤压,销售出库难度大。如宜昌地区2019年储备稻谷轮换销售异常艰难,销售出库期长达6个月,而最低收购价粮食拍卖销售受质量和价格限制实际成交率较低,流拍率达到86 %,实际出库数量只占总库存的26.6%,去库存缓慢。

2.储存品质不同,需求渠道分化。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品质粮食需求加大,优质品种稻谷上市即被加工企业高价抢购生产,用以树立企业品牌,价高且供不应求,而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储备粮入库质量标准属于“大路货”,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加之储备粮保管条件和水平高于最低收购价粮食,经长期保管后同年限生产的粮食品质指标明显低于储备粮,特别是黄粒米率、出米率等加工关键指标劣变较快,购买方在同批采购时也往往优先选择储备粮,这也导致最低收购价粮食销售不畅。

3.定价机制不同,市场反映困惑。最低收购价粮食与储备粮收购价格基本相同,但两者销售定价机制不同,价差较为明显。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定价以储存年限为重要依据,较少考虑质量因素,超期储存粮食拍卖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正常储存期的粮食又远高于市场价格,而储备粮轮换根据质量定价,更贴合市场。从下表可以看出2015年超期储存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520元/吨,正常储存年限价格高于市场价220元/吨至400元/吨。宜昌地区2015年最低收购价销售形成拍卖溢价,最高成交价达到2380元/吨,已接 近市场价。而2016年和2017年产稻谷本年度无拍卖成交,形成了储存期内拍卖粮食零成交而超期储存粮食竞拍活跃的局面,导致去库存消化缓慢,同时也对储备粮轮换价格形成了明显打压。

三、推动粮食去库存的建议

从目前我国粮食消费市场来看,仅靠扩大消费需求对政策性去库存和储备粮轮换的推动效果有限,必须多措并举,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在供给端加大结构性改革,控制粮食增量,在需求端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提高库存消化能力,协调推进最低收购价粮去库存与储备粮轮换销售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1.控质量,提高有效供给。提质增效是粮食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减少“大路货”,培育中高端和名特优产品,满足市场升级消费需求,将粮食生产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2018年收购预案规定国标中等质量标准以下不纳入最低收购价,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产品,已取得一定实效,建议后期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从优化库存粮食质量,推动库存粮食销得动入手,将“高数量”转变为“高质量”库存,抑制增量去库存。

2.调品种,平衡供需总量。目前我国粮食市场是小麦供需基本平衡,稻谷满足需求后略有结余,玉米则明显供过于求。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以后,对粮食种植品种进行了调整,但玉米库存下来了,小麦和稻谷又上去了,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品种结构受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较大,建议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做好宣传和引导,在确保口粮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农民调整适销品种的种植结构,如针对我国粮食油料缺口较大情况扩大其产能,使政策性粮食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

3.顺市场,完善销售机制。按市场规律办事,理应以市场为导向,让粮食价格回归市场,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由于各地生产成本和质量不一样,不能搞价格“一刀切”,建议由各省依据本地粮食生产成本和质量,综合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拍卖销售价格,对长期库存消化不了的,要有“长痛不如短痛”的勇气,合理下调拍卖价格让市场能够接受。鼓励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加工企业,使其从贸易商回归到生产商,提高库存粮食加工消化能力。同时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粮食拍卖和储备粮轮换粮销售时间,避免因集中投放而带来的消化压力。

4.强调控,优化粮食库存。储备粮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最低收购价粮食是稳定粮食生产的调控器。建议适当优化国家政策性库存结构,通过科技管粮、质量管控等措施适当调整最低收购价粮,同时适当增加储备粮规模,稳定粮食市场。

5.促产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业链不断延伸,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提高企业对其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控制能力,也是去库存的重要举措。如将米糠用于加工米糠油,再将其深加工利用,其价值可提高到10倍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米加工企业可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提高粮食采购承受力。同时,肥料、饲料、食品、药品及微生物培育等产业的发展都可增加对粮食的消费,有利于从需求侧加快粮食去库存。

(作者:胡洲 中央储备粮宜昌直属库有限公司)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作者:胡洲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