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械粒收玉米亩产超1100公斤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颜旭 编辑:李偲 2019-11-08 11:37:17
时刻新闻
—分享—

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示范现场作业。明博 摄

与小麦、水稻收获时收获机直接脱粒不同,目前的玉米收获还是以机收玉米棒为主,之后还要经过人工或机械脱粒后才能烘干进粮仓,不仅耗费人力,也增加了玉米的生产成本。因此,机械粒收一直是行业从业者的研究方向。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十三五”“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联合攻关现场观摩会在内蒙古通辽市举行,集中展示了玉米机械粒收方面的成果。

玉米籽粒如金珠,机声响彻田间路。只见在一块试验玉米田里,一辆联合收获机驶过,不久后金黄的玉米粒便从机仓中倾泻而出。依据《玉米机械粒收测产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专家们对技术示范田进行了机械实收测产:实收20亩示范田块平均籽粒含水率20.1%,鲜籽粒亩产1195.8公斤,按照玉米标准含水率14%折算,平均亩产达到1110.95公斤。

在当天的交流会议上,作物栽培生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少昆研究员指出,合理密植和机械粒收是玉米高产增效的方向。在影响籽粒直收的因素方面,较高的籽粒含水量是直收时导致玉米籽粒破碎的主要原因。机收时,籽粒含水量越高,破碎率也就越大。品种的选择也会在籽粒直收时影响玉米籽粒破碎率,籽粒含水量相仿的不同品种之间,破碎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当籽粒含水率在17%-23%时收获破碎率最低,籽粒含水量24%-28%时收获产量损失最小。哪种机型更能降低破碎率?“通过对不同类型收获机收获质量对比测试发现,纵轴流机械的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较横轴流机械低9.38%和4.02%,纵轴流式收获机械是降低玉米收获时籽粒的破碎率和杂质率的发展方向。”李少昆总结道。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王克如研究员则介绍了玉米产量提升的理论与技术实现路径。“玉米产量从农户水平提升至高产水平,通过更换耐密品种并增加种植密度即可实现,今年已在万亩示范田得到验证。在高产基础上通过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优化灌溉与施肥方式,可提高群体整齐度即可实现产量的进一步提升。若实现超高产,需更换品种并进一步增大种植密度提高群体整齐度。”他说。

据悉,通辽市地处玉米黄金生产带,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农科院作科所牵头在通辽科尔沁区建立200亩的核心区、2.8万亩示范区,搭建联合研究与示范基地,针对通辽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问题,组织粮丰专项5个项目的研究团队,从玉米生产的全链条协同开展基础前沿、共性关键以及集成示范各个层次的研究任务和示范推广。

最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春明所长介绍了该所整合单位内部研发资源,积极有序地推进项目实施的保障工作,并支持研究团队在农业生产主战场、面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攻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张昭处长按照专项管理要求,肯定了通辽基地从区域玉米产业生产问题出发,贯彻执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原则的积极探索,希望项目执行团队巩固现有成果,努力提升我国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颜旭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