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青年网”对全国3069名大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显示有近5成大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
大部分不吃早餐的理由里总有一条,“我宁愿多睡五分钟,也不愿意吃早饭。”
但有些时候,仅仅是因为起床以后没有胃口吃早餐。
然而,有这么一位同学,为了吃上自己种的早餐花了5个月时间。
“虽然卖相不好,尝起来也比较糙口,但是米饭的清香味绝对是市场上的大米比不了的!”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二学生刘淏林在谈及自己历时五个月才完成的“早餐” 时,这样向记者形容。
据了解,刘淏林于今年4月下旬与同学组队,报名参加了该校农学院举办的杂交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护技能大赛。
经过学院老师的专业培训后,进行了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系列模拟田间活动。
“这是首次尝试种植杂交水稻,预料到种植过程会很辛苦,但是没想到这么难!”刘淏林说。
图为刘淏林正在查看水稻结实率。
“水稻种植是一个过程,暑假这段时间正是水稻的拔节孕穗期,要是完全不管,基本就前功尽弃了。”作为农学专业的学生,刘淏林深知在暑期这40多天照看好水稻的必要性。
因此,他选择了暑假留校照看水稻,并帮助其他7个小组一同照看。
然而在8月份,虫害乍现,他发现以后,心急地想要快点解决却不小心打多了药导致烧苗,结果到了本该抽穗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进展。
“打药前我担心虫害,打完药后我开始担心药害,平时吃饭、睡觉、喝水我都在想着这个水稻,为了种好它我都瘦了!”刘淏林笑着说。
9月下旬,刘淏林所在小组种的3株杂交稻成功通过老师验收后,他和队友将这3株杂交稻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晾晒,然后进行考种,“考种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千粒重达到标准,其他的诸如有效穗数、结实率等产量因素都未达到标准,忙碌了五个月,我们最后的产量仅为74.964克!”刘淏林告诉记者。
由于稻谷产量很低、品质不高,考种结束后便将稻谷置放在宿舍,没有再管过,直到一个朋友向他询问收获的稻谷是否可以直接食用时,他突然想尝尝自己种的大米的味道。
“我们借了一个小电煮锅,准备借助实验室仪器完成舂米后,煮一顿稀饭吃。”刘淏林介绍说,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实验室有小型碾米机,于是他和队友丁梓轩决定效仿古人进行人力舂米,然而半小时里只有30粒左右的稻谷完全去壳,还有不少的稻谷被碾碎,使用碾米机后,几分钟内他们便完成了所有稻谷的去壳工作。队友丁梓轩感慨: “第一次这么真切地感受到了技术带来的方便!”
在煮米过程中,刘淏林没有正确估计掺水量,最终将稀饭煮成了“干稀饭”。
“比赛的目的不仅是提升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我们希望同学们在杂交稻种植过程中不只感受到农事耕作的不易,更能体验到收获的惊喜!”大赛的组织者说。
网友:原来种水稻这么辛苦,要更加珍惜食物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