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粮食安全背后的中国密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慧 编辑:李偲 2019-10-17 15:53:23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6日,第39个世界粮食日如期而至,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同期启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行动造就未来 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

在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向世界昭示了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态度和大国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1亿吨跃升至6.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9公斤跃升至470公斤,粮食仓容从60亿斤跃升至13400亿斤,仓储设施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正由粮食生产大国阔步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丰收的季节,行走在广袤的田间,我们可以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追寻粮食安全的中国密码,捕捉粮食产业的蓬勃活力。

田间连车间,让土地种出效益

1400多亩特色杂粮、700余亩富硒林果、年产值480余万元,一系列数字速写出河南省郏县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基本面貌。丰收季节,一箱又一箱富硒杂粮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顾客来晚一步,很可能就“抢”不到货。

“不少消费者说,我们的农产品和其他地方卖的‘不一样’,一般一千公斤以内的订单,都要提前1个月下单,产品供不应求。”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丽敏说。

为种出“不一样”的好粮食,秦丽敏带领企业及合作社成员依靠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出“富硒地”。为确保粮食绿色优质,除草也采用了“不一样”的方式——全程人工除草。

2009年,秦丽敏和新型职业农民从特色种植入手,探索农业提质增效之路。他们引进黑小麦、旱稻、黑花生等新品种,建成了两千多亩富硒农作物基地,2018年实现年产值480多万元。

“田间”连“车间”,串起产业链。在绿禾公司的粮食加工车间,6台石磨正不停运转。“这种用石磨磨出的面粉,最好地保留了小麦中的营养物质,加工过程温度非常低,磨出来的面粉是凉的。”捏起一把面粉,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亚培介绍道。

田间连车间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加工。通过注册“汝河湾”商标,优质杂粮有了品牌、“穿”上了精美包装,售价比普通农产品高出三四倍。

绿色生产的背后,我国粮食安全的路径得到清晰展现——70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圆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温饱梦,对世界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推动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吃干榨净,让小麦身价倍增

一粒小麦能变成什么?在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的“变身”超出人们的想象。

饺子粉、烘焙粉、花色挂面——这是小麦初加工链上的“老朋友”;谷朊粉、食用酒精、航空航天专用酒精、液体蛋白饲料和生物有机肥——这是全新亮相的“新伙伴”。“老朋友”和“新伙伴”的牵手,让人们看到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供应链。

“这一粒小麦,能变成10大类500多种产品。”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涛说,在中裕公司的车间里,小麦转化的产品涉及养殖、医疗、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这让一吨小麦的最终“身价”提高了4000元左右。

从深秋到初夏,从麦种下地到成熟归仓,在中裕150万亩优质麦订单基地中,35万农户耕耘的不只是小麦,更是一条全国最长最完整的小麦产业链。农民们收获的也不只是小麦,而且是现代农业新模式带来的大幅度增值。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业是重要支撑。“产业强、粮食安。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

如今,我国的粮食产业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全国各类涉粮企业实际加工转化粮食5.5亿吨,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3%,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018年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全国粮食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粮食产业产值达到4016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

信息技术,让粮仓更加智慧

1号机准备完毕,2号机准备完毕,3号机准备完毕……在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常规的无人机稻田农情监测拉开了一天工作的序幕。

“一架无人机一天能监测1万亩稻田,工作效率是过去人工监测的5到10倍。”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鲍佳说,我们的每一粒米都有“身份证”,所有产品都带有溯源码,用手机扫描溯源码,可以实时查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发货时间。

不仅在粮食生产中,在粮食储存中,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大大提高了储粮的智慧水平。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主持人现场连线位于辽宁大连、云南昆明、山东潍坊的三个储粮库,向观众展现信息化技术给粮食仓储带来的变化。

中储粮大连直属库工作人员张忠杰介绍,在“仓储管理”信息化上,大连库开发设计了仓储生产作业管理、汽车调度、火车调度、仓储点检等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仓储安全生产可视化调度指挥,可以追溯每一车或每一仓粮食从入库到出库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我们的在线水分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粮食水分变化情况,确保入库粮食的安全,守护管好公众粮仓。”云南省粮油工业公司昆南库仓储部副经理李迎春说。

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粮食工程学院、河北玉田粮库等12个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并向全社会发布“粮食安全、人人有责”的主题倡议。

“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趋势,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有效供给,离不开信息化的引领和促进。要把握关键、提速加力,突出抓好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能力现代化。”张务锋说。(本报记者 李慧)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慧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