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粳米”“强麦”期货是供给侧改革的标的物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孙鲁威 编辑:李偲 2019-10-08 09:18:58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1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粳米期货”;9月24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对“强麦期货”业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完善。这两个期货品种的推出、完善,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农产品期货从服务市场迈向了引导市场的新阶段。粳米期货与强麦新规的亮相向市场发出了明确信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了落实细节的阶段,期货规则就是改革的标的物。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但是丰产又丰收的矛盾也更加突出。黄淮小麦主产区6各省在收购高峰期全部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进行托市收购。尤其引发市场关注的是优质小麦的“优质优价”机制今年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夏粮我国优质麦面积达到33%,但是由于整个小麦质量提高了一个等级,在消费不振,开工率不足的背景下,这就使面粉加工企业不愿意“加价一毛”收购农民手里的优质麦,而转向收购普通小麦。市场传来一片质疑声:“优质麦种多了吗?”东北粳稻今年同样遭遇米厂采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原因好像是说今年质量略差,出米率低。南方水稻目前正在收获中,江苏的粳稻今年也是最好的年景。由于目前市场米价下滑,米厂开机信心不足。总体形势是,稻价持续走高,米企挺价销售,市场再次形成“稻强米弱”格局。

目前许多问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但如果不及时理清发展思路,这个过程会拉得很长。期货品种就是这样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用交割品的指标与规则来形成一种质量导向,统一认识,引导产销,化解风险,降低成本。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之初,市场容量有限,引导能力也就很有限,那时的期货主要思路是“贴近现货”。产业发展到今天,“贴近现货”的目的也越来越清晰了——引导现货实现整体能力提升。

比如小麦期货,就是一个典型的与产业发展共成长的期货品种。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小麦期货”,后来根据我国小麦的主导品种“中筋小麦”的发展形势改为“硬白冬小麦期货”。随着本世纪初我国优质小麦产业迅猛发展,2004年3月28日,郑商所上市“强筋小麦期货”。一度有设想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硬白小麦、混合小麦三大品种体系。特别是“混合小麦”的设想,虽然不科学,但是反映了期货千方百计“贴近现货”的现实考量。2012年1月9日郑商所对硬麦和强麦期货合约进行了修改:硬白小麦改为普通小麦。“硬麦”改为“普麦”,使标的基本与现货习惯一致,希望以此促进小麦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这一次对强麦期货业务规则进行修订完善,郑商所提出的口号是:积极提升强麦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引导能力。本次修订主要包括调整强麦期货基准交割品指标要求、替代品质量指标及升贴水、交割方式、纯度鉴定、限仓标准等,修订后的标准定位更加明晰;采用车(船)板交割方式并创新性加入交割预报机制,在贴近现货市场实际的前提下,促进期货交割更为顺畅。本次修订的亮点是通过完善基准交割品指标,解决了现货中质量一般的强麦进入期货交割环节后升水交割的问题,并通过调整交割方式,明晰了交割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的责任归属,使得交割流程更为顺畅。

由于生产组织方式以及收储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原有的强麦期货基准品对应的标的物已由强筋小麦向中强筋小麦偏移。就是说,原强麦期货基准交割品湿面筋、拉伸面积、面团稳定时间等指标要求偏低,导致符合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的小麦,却难以满足面粉加工企业需求,降低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意愿。本次修订完善,对强麦期货基准交割品的多项指标做出了调整,尤其是增加了纯度指标,使得基准品标的物的“一致性”更加符合面粉加工企业需求,增强了期货合约标的确定性。新交割标准与现货市场运行实际更加吻合,升贴水幅度更能准确反映现货价差,体现了“优质优价”原则,为国内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树立了质量标杆。

那么,“粳米期货”能解决什么问题?它应该能解决“稻强米弱”的问题。基本思路也是要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行业流通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由于水稻收购国家有最低保护价政策,再加上多年来水稻品种更新,单产与质量大幅度提升,“稻强”的格局越来越明显。而米厂绝大部分都是小型民企,完全市场化发展,如何应对大起大落的大米市场价格,是米厂生存的关键。以前水稻品种混杂,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薄弱,导致大米也是与小麦一样,混收混储混加工,大米没有品牌。随着近年来生产端的结构调整,为米厂用单品种加工品牌大米成为可能,而由于电商物流的发展,又使得大米“新鲜”消费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大米没有统一的价格依据,市场竞争免不了靠价格战,对米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013年11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粳稻”期货,合约规则制度的设计以交割为中心,在收购等级上、品质指标上,设计时放宽指标,充分贴近现货。如粳稻期货垩白粒率放到40以上,这样,标的物就把江苏粳稻也覆盖了。而脂肪酸值这个指标,直接关系米厂的效益,起初设计时该指标水平略低。运行一年后应米厂的要求,进行了一次调整。为了服务米厂,还设计了仓库加厂库。粳稻期货把工业品期货运作方法移植过来。厂库不需要提前入库,仓储的风险、成本都降低了。

这次大商所在“粳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设计上,一开始在脂肪酸值这个指标上也是对接了粳稻期货的指标,但是在合约制度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会员单位和产业企业一致建议,要建立提高产品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因此,大商所将粳米期货脂肪酸值水平由不高于22mg/100g调整为不高于18mg/100g。这一个指标的调整,就是对米厂最大的支持,是对大米品牌发展最大的引导。据统计,粳米期货上市一个月,累计近2万位客户参与交易,其中单位客户200家。这些企业结合期货交割质量标准,基本能估算出符合期货交割要求的粳米生产成本,当盘面价格有利润时,卖出保值,不仅规避了价格风险,也拓宽了销售渠道。

益海嘉里大米事业部专业副总监、益海(佳木斯)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慧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米业面临着去库存和促消费两大任务。我国餐饮大米消费近7000万吨的容量,60%是粳米,且消费量还会继续上升。企业希望期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他曾建议郑商所调整粳稻期货的交割标准,引导发展优质品。如今水稻产业总盘子已经很大了,而优质品的体量也上来了,仅黑龙江省大米产量就有数百万吨,它完全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必须靠期货市场保障健康发展。

现在企业都在做品牌。以前采购原料蒙着买,不知道后市是涨是跌,有了粳米期货心里更有底了,企业可以放心做品牌,从而带动生产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带动了消费。如今,低温保存,不用烘干,以“新鲜”为卖点的新产品广受消费者追捧。我国的优质粳稻品种不输日本,主要是大米消费理念还没有跟上来,大米加工流通环节还有较大差距。开机率是企业生命线。期货可以帮助米厂提升开机率,按照期货价格管理成本。总之,利用粳米期货可以保障企业稳定的利润,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地去开拓消费市场。

作为水稻、小麦两大期货品种的衍生品,粳米期货与强麦期货,正在引导与服务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对此,行业内部要有足够的认识。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孙鲁威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