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何鹏)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
2019年的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如何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出建议。中国乡村之声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新起点上再追梦》第三篇——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在2018年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手拿着马铃薯,讲述科技在农民致富增收中的巨大作用的形象令很多人倍感亲切。2019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朱有勇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依然关注的是科技与农民增收。
朱有勇:一定要把科技和产业结合起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这样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专家扶贫工作团队在云南澜沧县蒿枝坝村的驻村院士,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他在当地调研发现,澜沧县境内有大面积退耕还林的思茅松,林下经济本来大有文章可做,可是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他发现,松树的挥发物具有很好的驱虫防病作用,在澜沧发展林下优质中药材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于是,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完整的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关键技术。
朱有勇:每家人种十亩松树林,下面种三七,当年的收入,每户人家平均超过2万5千元。今年会更高,今年有分红。
农民要增收,必须重视科技的力量,这不光是像朱有勇这样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心声,基层的农民代表也有这样的感触。
全国人大代表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但他获得的荣誉却是响当当的一大串: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皖北麦王、玉米状元等等。
在长期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中,徐淙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出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包括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等,这些也被当地村民称为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
徐淙详:我是一个农民代表,我认为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科学种植与传统农业是不同的。现在科学技术主要是体现机械化方面,耕作是机械化的,植保用无人机,收割也是机械化的,像外国大农场一样,规模出效益,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农业污染,提高化肥种子农药的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除了重视科技的力量,延长产业链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李明伟说,以工业化的思维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使农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李明伟:2018年我们投资建设的梅花集团,有30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能力,一期投资接近60亿,2019年建第二期。还有30万吨乙醇项目,这两个项目需求玉米接近400万吨,可以把白城域内所有的玉米商品粮全部吃下,还能拉动周边农户。既富民又富市,是典型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农民致富增收,不仅需要有好的产业,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这几年的实践是:通过举办“院士专家技能扶贫培训班”,让村民的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朱有勇:在我村子办了十个班,由院士和专家授课,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我们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一百天一个班:第一阶段,教大家认识这个地方可以做什么;第二,教大家怎么做、怎么管理;第三,教大家怎么包装、怎么出售和出售给谁。
来源:央广网
作者:何鹏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