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舌尖上优质”从好种子开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编辑:李偲 2018-11-26 08:39:58
时刻新闻
—分享—

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保护好种质资源,政策加劲、市场发力,让多样化种子适应多元化市场,保障“舌尖上的优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现代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尽管我国物种资源丰富,但许多地方品种正在快速消失。据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初步调查,在湖北、湖南、广西等6省份375个县,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种质资源保护面临新挑战。

老品种渐渐淡出,原因在生产力发展、市场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在基层采访常听农民说,过去种地,年复一年留种,品种代代相传。现在都是企业育种,大家直接去市场上买,更方便,谁还自己留种?许多老品种产量低,逐步被高产的新品种替代了。

新品种加快更新换代,难掩种业发展的尴尬。一方面,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达40多万份,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万多个;另一方面,种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许多资源沉睡在库里,没能成为田间推广的良种。为啥?长期以来,商业性育种投入多,种质资源收集、创新等基础性投入少,不少企业“只买不研”,依靠代繁和贴牌生存。这就造成育种数量多,突破性品种少;高产品种多,高品质的少。“国外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这样的现实不改变,种业就会绊住现代农业脚步。

如今,市场需求更加多元,从求数量到求质量、求特色,高产已经不是农民增收的唯一途径,有机、绿色等高品质成了新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种业提出新课题。得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保护好种质资源,让多样化种子适应多元化市场,保障“舌尖上优质”。

事实上,老品种并非就该淘汰。江苏的“棠梨”,抗腐烂病能力较强,可用作嫁接梨树的砧木;浙江宁海县发现的“御田胭脂米”,维生素、镁、硒等含量远高于普通稻米;广西的一些野生稻品种,具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不少品种具有绿色、优质特性,蕴藏着大量的优良基因,是珍贵的物种资源。通过科学培育,提纯复壮,老种子也能焕发新活力。

保护种质资源,政策要再加把劲。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种质资源库,加强地方品种的普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加强原种质生态环境保护,防止资源流失。加大种质资源保护投入,设立精准鉴定专项经费,推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好种质资源,人才是关键。推进种业权益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将种质创新技术纳入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让珍贵的种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保护种质资源,要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破除制度藩篱,解决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让更多企业成为育种研发主体,让科技真正长在企业里,为更多农产品装上优质“中国芯”。政策引导,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构建以大型现代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实现企业强强联合,让种子企业从“小作坊”向“大工厂”转变,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绿色优质专用新品种、新技术,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保障。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