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必须转型升级、提质上档。农业发展要从过度生产、资源透支,转向统筹优化国内外农业资源和市场;要拓展和深化全球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立全球农业生产、贸易、投融资与服务网络;探索形成多元化农产品进口调节机制,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日益增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自2004年起,中国农业结束了长期作为出口创汇部门的历史,农产品贸易从顺差进入“逆差时代”,农产品逆差逐步增加并成为常态现象。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这种结构性变化,具有战略调整内涵,即从过去长期以来的出口创汇和调剂余缺,转变为通过配置全球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农产品有效供给。这意味着,对中国这样拥有13亿多人口,正处于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今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主要农产品供给,必须构建开放型农业体系,实施全球农业战略,有效统筹利用国内外农业资源和市场。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全球农业资源优势,这既符合农业资源丰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利益,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自给和农产品供给水平,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危机、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也对稳定全球粮食市场、消除全球贫困,建立全球粮食与农业发展新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挖掘全球农业资源潜力,具有坚实基础。有关国际机构研究表明,今后全球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增产潜力仍然较大。据FAO测算,全球尚有可耕地资源总量超过14亿公顷,其中适合种植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面积均超过10亿公顷,增产潜力达8%~10%。其中,小麦的增产潜力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稻谷、玉米和大豆的增产潜力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注重统筹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国内保障与国外供给的关系。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稻谷和小麦等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原则;其次,要积极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市场,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有效弥补国内非口粮农产品供需缺口;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开放风险的管控能力,为国内农业生产、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公平合理的环境。
二是扩大进口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今后农产品进口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当前进口结构还存在一定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农产品进口品种及进口来源地相对集中,对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影响较显著,大国效应凸显。尤其是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粮食减产,受投机炒作推波助澜下,将导致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剧烈波动,并通过进口链条以及市场预期快速传导至国内,对国内市场形成严峻冲击。因此,必须优化进口结构,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策略,适度增加农产品加工品和替代性产品进口,以部分替代初级农产品或农业原料进口。这样既可以实现由多个国家、多种渠道的多元化进口,进一步分散进口风险,又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集中大量进口对国际国内市场及相关产业的影响。例如,适度增加油菜籽、花生、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油脂油料进口,对大豆进口实施部分替代;适量增加各种肉类及其制品进口,对玉米等饲用谷物进口实行部分替代。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深化非口粮产品贸易、投资和服务合作,建设稳定、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
三是商业投资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近几次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并不是全球粮食生产短缺的危机,而是发展中国家买不起粮食的危机。在全球粮食供给相对充裕的背景下,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粮食能源化、金融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价突发性、阶段性大幅上涨,直接危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依靠增强发达国家的粮食供给能力,其本质上并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供给与安全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立足自身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才能有效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尽管国际市场可贸易粮源的供给潜力仍在发达国家,但通过国际发展合作,有效增加发展中国家粮食供给能力,亦相当于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市场可贸易粮源的需求。而且,部分发展中国家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普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等,完全能够依托本国农业资源实现主要农产品自给,甚至可能会由农产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因此,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农业商业投资和农业国际发展合作上,探索新方式、新机制,促进发展中国家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与农产品供给能力。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实施农产品多元化进口策略,由目前进口品种单一、区域集中,向多渠道、多区域、多品种的进口多元化转型,从而更加灵活高效的调节国内供需;其次,要实施境外农业投资战略,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境外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构建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进口供应网络;第三,开展新型农业国际发展合作,以互惠互利共赢为原则,通过经济技术援助和商业投资,重点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缓解贫困,改善粮食安全状况,促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粮食安全与市场秩序;第四,建立持续稳定的农业战略贸易伙伴关系,有效约束生物能源、投机炒作等对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冲击,促进实现全球农产品投资与贸易自由化。
(作者为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与储备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程国强
编辑:李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