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托市收购细则调整 稻谷市场化趋势渐显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徐彦 编辑:李偲 2018-05-25 10:58:44
时刻新闻
—分享—

  通过今年托市收购预案的调整可以看出,国家有意弱化托市收购的主导作用,减少托市收购对市场的干预和引导,加快推动稻谷市场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的转变。

  5月18日,国家发布了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与上年相比,预案晚发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具体收购细则方面也进行了重大调整。总体看来,稻谷市场托市收购作用逐渐弱化,以市场化为主体的购销依然是稻谷市场长远发展的趋势。

  托市收购细则调整

  顺应稻谷收储制度改革的要求,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细则出现调整。具体变化:一是托市收购预案发布时间较往年晚了1个月时间,目前南北方一季稻种植基本结束,政策发布时间延后,大大减少了政策调整对农户种植导向的影响;二是托市收购启动时间延后,早籼稻5省(区)从7月16日推迟到8月1日,南方8省(区)中晚稻从9月16日推迟到10月10日,东北三省中晚稻从10月10日推迟到11月1日,托市截至日期不变,托市收购期限大大缩短,其中早籼稻托市收购期缩短15天,中晚稻托市收购期缩短20~25天,在新粮上市初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先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逐步弱化政策性收购的托市作用,进一步减少托市收购量,在稻谷市场整体去库存的背景下,减少新的市场年度稻谷库存增量;三是提高最低收购价稻谷质量等级,从国标五等以上提高到国标三等以上,四等以下的粮食由各地组织引导市场化收购,托市收购控增量、提质量,提高收储标准,既有利于粮库保管存储,又有利于促进稻谷生产收购提质进级。

  除此之外,托市收购细则还进一步优化了托市收购启动及停止条件,完善了超标稻谷的收储制度,增加了若干促进稻谷市场化收购的措施,明确了涉及托市收购任务的各级地方政府、中储粮等各方的职责。通过今年托市收购预案的调整变化,可以看出国家有意弱化托市收购的主导作用,减少托市收购对市场的干预和引导,加快推动稻谷市场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市场化收购为主的转变,稻谷托市收购的过渡期逐渐开启。

  市场利空逐渐消化

  目前,稻谷市场整体处于青黄不接时期,新粮尚未上市,农户手中余粮基本见底,市场粮源供给主要依靠政策性稻谷拍卖。随着前期低价拍卖稻谷陆续进入流通市场,利空逐渐被消化,稻谷价格跌势放缓,部分地区价格有止跌企稳的迹象。

  据中华粮网监测,5月22日,2015年产普通长粒早籼稻出库价:湖南益阳2300元/吨,江西南昌21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中晚籼稻市场2015年产陈稻出库价:湖南长沙2380元/吨,湖北荆州24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江西宜春2300元/吨,跌100元/吨;广东清远2140元/吨,跌40元/吨。

  消费淡季持续,大米价格继续稳中偏弱运行。目前,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持续下滑,多数地区米企开机率不足40%,部分地区开机率甚至降低至20%左右,大米加工企业基本处于保本微利甚至略微亏损状态,库存消化缓慢,终端大米走货不畅,米企普遍以订单加工为主。

  5月22日,普通早籼米批发价:广州3560元/吨,福州350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普通晚籼米批发价:南昌3500元/吨,较上周下跌60元/吨;广州4300元/吨,福州3920元/吨,均持平。短期看,大米市场缺乏利好消息支撑,价格将继续偏弱运行。

  临储竞拍热度下降

  受市场需求偏弱影响,临储稻谷竞拍热度下降,成交率持续低位徘徊。本周举行的两次稻谷拍卖,共计投放稻谷339.4万吨,实际成交28.6万吨,成交率约8.4%,成交主力依然为2013~2014年产政策性稻谷,周度成交量较上周减少6.4万吨。据统计,截至5月22日,今年政策性稻谷去库存量约520万吨,与高达1亿吨的累积库存相比较,稻谷泄库压力仍然较大。

  新季稻谷产情良好

  截至5月中旬末,南方大部分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利于早稻生长发育,但是江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强降水,局部地区稻田遭受洪涝灾害。新季早稻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同期水平,目前江南和华南大部早稻处于分蘖拔节期,海南大部处于抽穗乳熟期,部分地区已成熟。全国早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13%和84%,与上周相比,一类苗比例降低8%,二类苗比例增加5%。

  目前一季稻种植刚刚开始,东北地区一季稻处于出苗至三叶期,江淮、江汉、江南处于播种至三叶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移栽至返青期,部分地区已分蘖。截至5月中旬末,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34%和65%,与上周相比,一类苗增加2%,二类苗减少3%。东北地区以一类苗为主,南方地区以二类苗为主。

  短期看,稻谷市场缺乏利多支撑,加上需求淡季影响,行情整体难有大的调整。目前距离新粮上市还有1个多月时间,后期需重点关注新季早稻生长情况及政策性稻谷去库存情况。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徐彦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