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玉米触底反弹 长期供需面偏好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吴小明 编辑:李偲 2018-05-17 10:38:58
时刻新闻
—分享—

  ◆临储拍卖常态化,高库存压力仍然需要释放,关注玉米拍卖成交情况。

  ◆中期玉米主要受天气左右,上行动力大于下行动力,震荡偏强思路对待。

  进入5月份,玉米价格触底之后开启了上涨之路,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1809合约从低点1724元/吨反弹至高点1771元/吨,上涨了47元/吨,涨幅为2.73%。临储拍卖继续增压,但是玉米价格止跌反弹,中期玉米主要受天气左右,上行的动力大于下行的动力,震荡偏强的思路对待。

  期货价格止跌反弹

  进入5月份,虽然拍卖继续增压,但是国内玉米期货价格没有延续3~4月份的跌势,价格触底反弹,支撑价格的主要利好因素为:当前国内2017年粮源已所剩不多,优质玉米供应紧缺,贸易商囤货惜售心态略增;物流紧张,东北拍卖粮运费上涨,贸易商发货成本上升,陈粮入关量明显下降,华北市场上玉米阶段性供应偏紧;山东部分深加工企业库存持续消耗,在到货量减少的情况下,陆续调涨玉米收购价,以吸引上量;临储优质玉米仍溢价成交,出库成本对市场价格仍存底部成本支撑;自4月20日东北玉米进入播种期以来,吉林西部和辽宁西部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墒情下降较快,不利适墒春播。虽然辽宁玉米产量在东北四省区中占比有限,辽西又是传统的干旱区域,辽西玉米产量占辽宁比重有限,但是对天气的担忧对价格仍然提振价格。在以上主要因素的作用下,玉米价格开启了反弹之路。

  短期供应仍然充足

  近期临储玉米成交率下滑,溢价收窄,5月11日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下滑,计划销售4100076吨,实际成交1494068吨,成交率为36.44%,环比下滑44.99%,成交均价为1401元/吨。临储玉米的拍卖继续常态化,每周投放800万吨,陈玉米高库存压力依旧存在。同时,华北黄淮产区临近6月麦收,部分囤货商需进行腾库工作,届时或将进一步释放手中余粮。不过2017年基层玉米供应基本见底,优质玉米供应愈加紧缺,部分囤货贸易商挺价惜售心态增加,加之物流紧张导致东北粮入关受限,近期油价上调、运输车辆排查等或进一步限制陈粮入关的节奏,阶段性的结构性矛盾促使短期价格反弹。但当今玉米临储总量较大,去库存压力仍然是拖累价格的主要因素。

  终端需求依旧疲软

  饲用需求方面看,猪价仍在低位徘徊,养殖利润大幅下降,养殖企业亏损严重,补栏积极性较低,目前能繁母猪、生猪存栏率仍处于历史低位,饲料终端消费依旧疲软。不过近期国内深加工部分用粮企业补库需求增加,需求环比有一定的改善。饲用需求疲弱,深加工需求相出现补库操作,需求环比有所改善,但是整体表现仍然不佳。

  中期内外天气左右价格

  目前美国玉米种植情况较好,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18年5月13日当周,美国玉米种植率为62%,高于预估的59%,此前前一周为39%,去年同期为68%,五年均值为63%。截至5月13日当周,美国玉米出苗率为28%,前一周为8%,去年同期为29%,五年均值为27%。

  国内玉米方面已经进入播种季,后期逐渐进入生长期。从季节性角度看,中期影响国内玉米的价格的关键因素在天气,天气模式及对玉米单产的影响是主要矛盾。由于天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对天气存在一定的升水预期,因此中期价格的波动性和抗跌性会加强。

  长期国内供需面向好

  长期来看,随着玉米的去库存进展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控,长期玉米供应存在收缩的预期。

  需求方面在国家利多政策的提振下,深加工企业产能扩增,玉米整体消费总量将继续大幅增加。目前市场对玉米的长期预期是供应收缩,需求向好,玉米长线价格震荡走高的概率较大。

  总之,临储拍卖常态化,高库存压力仍然需要释放,关注玉米拍卖成交情况。中期进入玉米的种植生长季节,玉米价格主要受天气的左右,预计价格波动性和抗跌性会增强,在国内玉米的长期供需面向好的背景下,震荡偏强的思路对待。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吴小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