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螺蛳壳里能做道场,江苏常熟一家“村办企业”在一粒米上做足了文章。
计重、去石、碾米、分级、抛光、色选……从颗粒归仓到入袋封装,一粒稻谷加工成大米要经过18道工序。
在外人看来,碾米可能是只需脱去谷壳那么简单,为何要做得这么繁琐?“通过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粳米的品质,还能分选出糙米、碎米。”张建昌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般人都以为粳米最营养,而把糙米、碎米当做弃而不用的边角料。
张建昌是常熟市常福街道勤丰村党委书记,勤丰村是当地有名的经济富裕村。2012年,勤丰村以村集体资金注册成立了一家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建昌兼任这家公司法人。
成立之初,公司购置了一套价值600万元的碾米设备,张建昌相信只有深加工才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公司的糙米能卖到10元1斤,碎米也能卖到6.2元1斤。”张建昌说,得益于这套碾米设备,不仅把粳米的价值提高到5.8元1斤,还让糙米、碎米卖出了高价。
“糙米是胚芽米,有一定降血糖的功效,碎米也可做营养粥米。”张建昌说,糙米和碎米现在很受养生的老年人喜爱,销路很旺。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高品质的稻子,加工技术再先进,也碾不出好米来。
“选种避开大路货,用的是南粳46号,用同一标准的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张建昌说,要栽出好稻,不仅需从源头选好种,还要控制好整个种植流程。
勤丰村虽然村集体经济富裕,但却是个并无多少农田可种的城中村,为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公司实施了自有和合作两种模式。
加入合作种植的大户,土地承包费用也由公司来出,此外,每亩还给予1064元的种植管理费,刨除600元左右种植成本,每亩会有400元左右的纯收入。
种植户的义务是每亩要交1000斤稻子给公司,剩余部分由公司在高于国家粮食收购指导价基础上回购。据了解,南粳46号每亩平均产出550公斤左右。
目前公司有8000亩种植规模,其中,3000亩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由公司自有种植,5000亩是与种植大户合作种植。
合作种植模式,降低了单个农户经营风险,也让卖粮不再成为难题,同时,还会扩大勤川的种植规模。
种植和加工的问题解决了,最后一步的销售也很重要。
现在不少常熟居民对一张“土地证”很熟悉,这是公司为定制客户制作的预付卡,“A证是每月配送5公斤两袋的,B证是每月配送5公斤一袋的”。
6年来,公司“勤川”牌大米已经有些名气,成为当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时的抢手货,在超市卖场,大米也很走俏。
张建昌说,做精一粒米,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00多万元收入。将来公司还要连接更多的农户合作种植,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后,让农户参股入股,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生竹
编辑:李偲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