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淮豆跌势不止 其他产区受牵连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刘从新 编辑:李偲 2018-05-08 11:07:35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沿淮地区大豆持续下跌的行情已经波及到各大豆产区,外围的苏北、湖北、山东、河北明显按捺不住,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调,部分地区价格调整迟缓,出货量显现停滞状态。

  随着蛋白企业入市,沿淮豆区的劣等豆源分流明显加快,许多存储豆源亏损面较大,在优质豆源价格大幅受挫后,不得不“愿赌服输”,小户已不再观望,而大户仍不甘心。蛋白企业虽有收购,但并不积极,许多企业仅作搭配加工,且对收购质量严格把控。受关内各地价格影响,近期东北产区大豆行情难言乐观,虽然没有下跌趋势,但出货量已在预期之中下降。

  河南跌势趋缓优劣分流加快

  河南豆区价格跌势超前,优质豆也受劣豆价格拖累,收购商为规避自身风险,大幅压价,但各类豆源的分级和去向已经明确,进一步下调存在压力,优质豆源续跌可能性不大。

  当然,不排除部分商户为腾仓收麦而急售的可能,同类豆源装车价会有较大差异。

  本周,河南各地优质豆现货价格在进入低值后,跌势将趋缓。许昌、周口、淮阳、扶沟、鹿邑境内价差已不大,各地抛筛类商品豆装车价在4000~4100元/吨之间运行,比重筛豆源将在4160~4240元/吨范围内震荡;“高不成低不就”或“红眼”偏多的,只能作蛋白或饲料的豆源装车价多在3360~3400元/吨之间徘徊。永城境内商品豆装车价稳定在4000~4100元/吨,劣等豆价位在3360~3400元/吨,多流向蛋白企业。

  由于价格调整迅速,河南各地持续1个多月均处于领跌态势,各类豆源分流超前,产区库存压力缓解,随着麦收期渐临,短期行情已不会出现太大“摇摆”。

  安徽续跌难稳高价豆源亏损

  安徽豆区始终表现出与质量相背离的行情,豆源在众多赌市商的操纵下,偏离了市场方向,导致大批货源滞留在产区。受河南价格大幅下跌的引领,除上市初期的赌市豆源外,许多3月份高价入仓的商品豆在现货价格大幅走低后,形成了“越不愿亏,亏得越多”的惨局。而现收商户在这类群体“关门歇业”后,收购已经缺乏竞争,各集散地“卖粮的多了,收购户少了”,收购价格不难想象。

  调查显示,安徽省内大的收购集散地,除赌市劣变豆源外,仅3月份价格在4400~4460元/吨时收购入仓的货源,亳州、淮北、宿州等地多的上百万斤,中型户三五十万斤的均较多。上周末,上述地区现货收购价已跌至4000~4100元/吨,优质抛筛豆装车价在4100~4200元/吨之间,比重筛豆源装车价已回落到4200~4300元/吨,相对于河南产区仍有一定价差。本周起,宿州地区有引领淮北及周边地区跌势的可能,该范围内大的交易集散地埇桥区时村镇已经出现3960元/吨收购的迹象,毗邻的符离镇也同样显露。

  受低价收购信息的传导,本周淮北地区有望“跟风”,但跌势不会像宿州那样迅猛,毕竟其质量仍有优势,亳州境内同样难以“坐稳”,各地购销呈现出“就低不就高”的迹象。

  大批赌市豆源由于亏损较大,仍存观望心态,但市场已无机会。蛋白企业入厂价格难以让这类群体适应,而最终恐怕很难有合适的“买主”。

  外围表现“失宠”市场因价转向

  在沿淮地区大豆行情大幅走低后,外围的苏北、山东、河北豆区,之前被市场积极采购,其价格自上市以来一直表现“高昂”,但近期也有所“失宠”。其价差已拉大到市场承受极限,且沿淮各地在价格下行后,质量明显上升。此时出现的优质豆源,是前期豆农囤积惜售的,正应了“好东西赶不上好行情”这句话。

  受此影响,各地只得大幅调整价格,但部分地区下调偏慢,将阻碍或延缓其流量。

  上周,河北产区价格明显低于之前,装车价由4400元/吨大幅下调至4200元/吨,由于南下运输成本偏高,与现行沿淮豆价存有一定的价差,市场接受度仍不高,但江苏有许多商户用“优质苏北大豆”包装,冒充苏北豆流向市场,以赚取较大利润。

  山东梁山、济宁等地大豆价格从4月底开始也明显下跌,装车价由之前的4600元/吨下调到4360~4400元/吨,市场采购量仍不及之前。苏北的盐城、淮安、沛县等地下调缓慢,虽然各地均出现100元/吨左右的下调,但市场需求在产区收购量较小的状态下,抗跌表现略好于其他地区。

  湖北豆区仍有较多余豆,滞留的豆源高于常年,但质量均不理想,价格混乱局面早已显现,有些商户因亏损而忽视筛选质量,受到市场排斥,令湖北豆区亏损加大。

  东北出货下降行情稳中显弱

  在大范围春种影响下,东北地区大豆收购进入休市状态,前期中美贸易局势助推的“喊涨”已经停息,许多豆源在之前争购之时,进入贸易商仓中。由于关内大豆价格大幅回落,进入下游市场的价差明显拉近,关内大豆份额增加,在需求清淡的环境下,市场倾向略有改变,令东北产区购销僵持。

  随着时间推移,关内豆源供应充足,且价格经过合理调整,东北豆已失去很多优势,许多单一用东北豆加工的制品改为搭配使用,这样一来,则会拉长东北豆的消耗时间。

  东北产区现行5.0规格普通塔选商品豆装车价延续上周行情,保持在3600~3700元/吨区间,仍与运距费率相关联;高蛋白品种在3700~3760元/吨区间运行;6.8长孔或7.0圆孔塔豆在3800~3900元/吨区间运行。此行情将维持到5月底,甚至6月份,受沿淮地区余豆高于常年影响,估计东北产区也没有较好的行情显露,因此东北产区的赌市商要有“放长线”的心理准备。

  企业情绪欠佳劣豆尽快释放

  山东蛋白企业已经开始入市采购沿淮豆区的劣变豆源,且收购企业增加,虽然入厂价格低于东北,但由于质量原因,企业仅搭配使用这类豆源,加上各企业东北豆库存较大,难以提振这种豆源的收购热情。

  调查表明,由于近期东北各地玉米拍卖量增加,汽车运能下降促使运价明显上调,东北大豆入厂成本均比之前提高40~60元/吨,加上东北大豆价格比现在的沿淮蛋白豆偏高,企业多有降低成本之意,从而入市采购沿淮劣变豆源。但实际进入收购状态后,却发现其蛋白含量与东北豆基本一致,而水分超标的“红眼豆”增多,加之收获期气候原因造成的霉籽偏重,严重影响品质。因此,目前入市收购的企业仅用30%此类豆源作为搭配使用。

  还有许多货源在入厂时因检验出疑似转基因成分,或者有农药残留超标的可能,导致其“不合格”而遭拒收,车辆折返现象频出,亏损严重。这些问题均给企业收购“添堵”,目前企业对这类豆源的收购价多在3660~3760元/吨之间,估计提价的可能性很小,建议产区尽快释放此类豆源。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刘从新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