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茶油产业:向着“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蓄势发力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易成章 王翟 编辑:李偲 2018-05-02 09:08:59
时刻新闻
—分享—

  机器的轰鸣打破了油茶林深处的宁静,砼车下,水泥路面向前延伸。

  在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及其周边,覆盖着上万亩郁郁葱葱的良种油茶树,也是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三湘”)最早最大的油茶基地之一。

  往油茶林深处修建水泥路,是“大三湘”实施庄园化运营战略的前奏。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决策,这个衡阳乃至全国油茶行业的龙头企业,行动迅速而超前。

  今年2月27日,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新强调,盯紧瞄准“油茶林面积500万亩以上、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的“双500”目标,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

  这次会议无疑大大提振了“大三湘”公司董事长、衡阳市油茶产业协会会长周新平的信心。“以衡阳的基础和决心,只要做好产业升级融合文章,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都不是问题。”

  A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衡阳凭什么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是深入调研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郑建新与市委副书记、市长邓群策履新以来,多次调研调度、研究部署油茶产业发展。

  如果分析得更具体些,油茶在衡阳之内,有发展需求;在衡阳之外,有市场需求。而这一内一外的要素,正是衡阳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底气所在。

  跳出行业本身,油茶事实上被视为衡阳由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转型的关键。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衡阳农产品品种多而品牌少,粗产品多精深加工少,传统工艺多标准化生产少。要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衡阳油茶恰恰都具备条件和潜力。

  在业内,有“全国油茶看湖南,湖南油茶看衡阳”之说。

  衡阳种植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达378.5万亩,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1/6,年产茶油4万余吨,产值突破50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州市之首,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享有“湘南油海”和“全国油茶之乡”的美誉。

  从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等因素看,衡阳也特别适宜发展油茶。这让我市多年来在油茶产业上积攒了一定的“家底”,放眼全国也堪称“排头兵”。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衡阳经过探索和经营,引进培育了湘林、长林、衡东大桃、三华系列等近70个优良品种。与此同时,“衡阳市百里油茶产业示范带”和“耒阳—常宁—祁东”“衡东—衡山”“衡阳—衡南”三大油茶产业集群也已经形成。大浪淘沙之后,一部分茶油企业脱颖而出,“大三湘”“神农”“齐家”等11家公司,茶油年加工能力都达到400吨以上。

  从一系列动作更是不难看出市委、市政府发展油茶产业的决心。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九条意见》,市本级筹建了油茶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了油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投入、机制和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市场需求也恰逢其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产茶油为26.6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千克,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千克的水平。哪怕按达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千克的标准,全国茶油年缺口都将超过250万吨。

  由此可见,茶油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B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衡阳差什么

  需要清醒的是,衡阳领先全国“半个身位”的优势,并不足为喜。恰恰由于我市近几年来在油茶产业发展上步子太慢,而身后的“追兵”步伐加紧,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面临严峻挑战。

  市林业局相关领导直言,从衡阳自身现状看,油茶产业至少有四大方面的不足:整体效益不高、资本注入不畅、品牌效应不强、政策支撑不足。

  全市现有的油茶林中,老油茶林面积占了278.15万亩。其中,茶油年亩产量低于5千克的低产林141.88万亩,占总面积的51%;年亩产量5—15千克的中产林120.67万亩,占总面积的43.4%。而近年新造的100.35万亩油茶,相当一部分在造林5—6年后仍没有收益或收益不高,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资金不足也牵绊了衡阳油茶产业发展。据悉,一般油茶新造林投资每亩需要2500—3000元,低产林垦复改造每亩需成本约800元。目前我市油茶产业建设70%资金由油茶业主以自有资金或贷款方式投入,缺乏完善的金融支撑。全市油茶基地建设贷款总需求量达25亿元以上,但实际发生贷款仅4.1亿元。

  在茶油企业方面,总体格局还是多而不强。全市油茶林中,规模化经营的仅占1/4左右,多数处于单家独户、碎片化经营状态,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全市95%以上的企业油茶产品存在品质不过硬、产品宣传滞后、销售体系较差和产品包装不新颖等问题,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政策支撑不足主要体现在各县市冷热不均。近几年,除衡南县、常宁市、耒阳市等县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补贴外,其他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微乎其微。

  在油茶行业探索了10年的周新平眼中,衡阳油茶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亟待跳出“原始阶段”,转型升级。因为大多数的油茶企业“发展思路还很传统,延伸产品少、附加值不高”。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衡阳急需再持续发力。

  C

  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衡阳怎么干

  衡阳的油茶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蓄势发力,且动作频频。

  《关于做大做强衡阳市油茶产业发展的九条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将由现有的378万亩发展到500万亩,其中新造油茶发展到230万亩、低改油茶发展到170万亩,茶油年产量增加到12万吨,重点培育1—2家油茶龙头企业上市,全市油茶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此外,意见明确衡阳将从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产业扶贫、宣传推介等方面发力,全面挖掘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围绕油茶产业发展,一批项目也在酝酿中,主要包括“一馆多中心”建设、“十百千万”工程、油茶特色小镇建设等。

  面对全市布置,各县市和部门也通过实际行动形成呼应。

  耒阳、常宁、衡南、衡东、衡阳县等地均动员起来,出台了专门系列优惠、推动政策。市林业局、科技局加强与中南林科大等院校的合作,签署了油茶科技合作战略框架协议;市农机局正在抓紧引进和研发油茶采收机械;农业银行、人保财险积极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和保险支持。

  企业层面,以“大三湘”为代表,正摩拳擦掌。

  周新平介绍,“大三湘”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主要发展战略就是实施油茶庄园计划,从而摆脱低效的传统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油茶庄园发展模式,是周新平从国外橄榄庄园、葡萄庄园等获得灵感衍变而来。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大三湘”搭建大平台,建设示范庄园,在各地村民中招募庄主运营,或村民参照模式自建庄园加盟。

  “传统模式,由公司大规模流转土地发展基地,成本高效率低,当地村民的收益也不高。庄园模式下,村民变身庄园主,权责利统一,收益和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周新平表示,公司会引导庄园结合油茶林发展乡村旅游、林下种养。最终企业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一产稳、二产高、三产活。

  周新平透露,“大三湘”当前的年产值在4—5亿元之间,如果计划实施顺利,5年内他有信心把这一数字提高到20亿元。

  项目概况:

  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面积发展到500万亩,茶油年产量增加到12万吨,重点培育1—2家油茶龙头企业上市,全市油茶产业年产值达500亿元以上,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

  项目进度:

  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达378.5万亩,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1/6,年产茶油4万余吨,产值突破50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州市之首。

  记者手记

  早在衡阳市委、市政府作出连串重大部署,提出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之时,记者就曾在内心感慨:衡阳总算又见行动,开始发力了。

  多年前,衡阳油茶产业一度风光无限,全国瞩目。遗憾的是,推动力度还是不够大,发展步子不够快,也未能在发展模式上形成突破,一鼓作气在全国奠定绝对优势。甚至,种种原因之下,这个产业被追兵衔尾。

  这一次,衡阳人有理由振奋和期待。

  多项重磅政策出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推,各县市和部门积极响应,衡阳重振油茶产业的决心和力度“看得见”。

  在行业领军企业“大三湘”采访时,记者看到了企业打破传统模式,转型升级的决心和行动,并且在全国同行业先行一步。

  成稿前,“大三湘”又有最新消息: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大三湘”代表中国茶油再次亮相。

  这同样是衡阳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良好开端。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易成章 王翟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