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荆门粮企“点子多” 新业态尝“甜果”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周郸宁 编辑:李偲 2018-03-23 15:20:0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讯 (记者周郸宁)一粒粒稻壳被磨成粉,加工成板材用作市政建设和家装材料;一堆堆碎米为原料,投入到生产线中,加工成糖浆、馅料等摆上了人们的餐桌……湖北省荆门市粮食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积极培育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新业态,将粮食加工的“触角”延伸到不起眼的边角废料,尝到了新业态“甜果”。

  在荆门环星循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陈忠庚正在生产线忙活着。把稻壳磨成粉,然后添加一定辅料做成塑木型材是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在这里被很多大米加工厂废弃的稻壳成了“宝贝”。

  “企业目前每年能够生产稻壳粉10万吨,塑木型材1万吨。”陈忠庚向粮油市场报记者介绍说,企业原本从事油菜籽贸易和加工,2015年以后当地油菜籽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困境,因此当时在危机中瞄准了用稻壳粉加工成板材的商机,没想到产品如此受到市场的欢迎。

  陈忠庚表示,稻壳作为当地大米加工厂的副产品,许多米厂也面临无法消化的难题。可自从企业上马塑木型材生产线后,当地的稻壳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目前收购稻壳的价格大概在 400元/吨,而以此为原料生产的塑木型材出厂价格能够达到700~800元/吨。”陈忠庚说。

  作为一种新型产品,市场的接受程度怎么样?陈忠庚给出了一个数字——— 30%。他解释说:“最近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幅度每年都保持在30%上下,企业如今还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呢!”他解释说,与传统的板材相比,纯塑料的制品抗氧化能力差,而纯木材的制品怕水、怕晒,稻壳粉为主的塑木型材使用寿命则能增加10倍以上。边摸索,边实践,如今荆门环星的塑木型材订单也出现了排队的情况,因为制作稻壳粉技术要求较高,需求也在增长,陈忠庚已经把增加企业产能提上了日程。

  除了稻壳之外,位于荆门市京山县的湖北裕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则以碎米为原料,打开了“大米糖”生产的大门。该公司总经理范万清说,从今年春节后到现在,企业一直都在维持着24小时的不间断生产,“大米糖”等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了。虽然如此,范万清也坦言,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碎米收购成本在2200元/吨,而‘大米糖’市场价格变化幅度很大,低点在2500元/吨,高点则能维持在3100~3200元/吨。”他说,按照碎米转化为“大米糖”九成的转化率计算,而且企业所收购的碎米原料质量也不稳定,其实利润空间已经不太大了。另外作为深加工企业,科研投入也是不小的一块。

  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范万清认为一定要想办法延长产业链条。“市场竞争也在倒逼,未来大米蛋白做生物饲料或许是企业主攻的一个方向。”范万清说,粮食企业要想迈入精深加工领域,技术和人才的支撑是关键,加工产业要想做大做强,产学研一体化必定是不可缺少的。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周郸宁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