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年稻谷托市收购或难启动 储备稻谷将迎去库存拐点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2018-02-22 11:11:37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稻谷托市收购很可能启动不了,即使个别地方启动,预计收购量也将大幅下降。因此,今年政策性稻谷销量超过收购量的可能性非常大,将迎来储备稻谷去库存的拐点。

  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出台,预计困扰我国稻米市场多年的产量高、进口高及库存高的“三高”现象将会首次得到遏制,稻米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将得到激发,市场的活力也将增强,整个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

  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稻谷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

  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自实施以来首次全面下调,稻谷供给侧改革开启破冰之旅。由于下调幅度不大,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进口量及库存量均创出历史新高,产量高、进口高及库存高的“三高”现象十分严峻。

  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加快推进稻谷供给侧改革,今年我国继续加大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力度。2018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百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10元、10元和20元,下调幅度分别为7.7%、7.4%、13.3%。同时,国家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以保持优势产区稻谷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本次粳稻最低收购价每百斤下调20元,而上年公布的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百斤仅下调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后,稻麦比价大幅缩小。早稻与小麦托市收购价的比价已从最高时的100∶115降至目前的100 ∶101.7。

  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必将对今后稻米市场走势和整个稻米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稻米市场重心料将下移短期或将呈现“新强陈弱”

  近几年来,国内稻谷“政策市”特征明显。随着最低收购价预案的连续启动,稻米市场持续在历史高位附近运行,且波动幅度逐渐收窄,产业发展环境日益艰难。随着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大幅下调,中长期稻米市场下行的可能性非常大。

  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20856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7/2018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为18560万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年度全国稻谷结余量达2296万吨,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这还没有考虑数量庞大的政策性稻谷库存。

  稻谷最低收购价后撤,为稻米市场下行打开了空间。在巨大的供应压力下,失去支撑的普通稻价格向下运行将难以避免;优质稻虽符合市场需求,近年来价格相对坚挺,但在普通稻价格下跌后,预计优质稻也会跟随走低,不过走势将相对抗跌,优质稻与普通稻的价差将继续拉大。

  由于粳稻产量增加过快,库存积压严重,因此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也大大高于籼稻,预计粳稻中期走势可能将更弱,粳籼价差将会缩小。同时,稻谷与小麦、玉米的比价将重新调整,稻谷内部优质稻与普通稻、粳稻与籼稻之间的比价关系也将发生变化。

  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降,上半年国内稻米市场预计会有一个向下寻底的过程,下半年或逐步企稳。由于今年最低收购价下调幅度较大,预计新稻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将成常态,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性会增高,市场整体走势将较以往活跃,波动幅度也将增大。

  短期而言,由于2017年产中晚稻收购进度较快,市场粮源供应偏紧,对新稻市场将构成一定的支撑。新稻收购增量远远大于中晚稻的增产数量,农户手中余粮同比大幅减少,短期新稻市场可能会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由于近年国内稻谷储备规模越来越大,每年轮出的陈稻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今年春节在2月中旬,比上年推迟半个多月,节后稻谷轮出将相对集中,加上最低收购价下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陈稻市场越拍越弱。

  稻谷种植面积或将下降优质稻占比继续提升

  由于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下调,预计稻米市场重心将下移,稻谷种植收益也将下降。据测算,近年我国粳稻的种植成本约120元/百斤,中晚籼稻约118元/百斤,与今年的最低收购价已非常接近。如果普通稻市场价格下降到最低收购价附近,生产者只能实现保本微利,如果遇上天灾还可能出现亏损。因此,农户种植稻谷的热情预计将会持续下降,一些种植水稻效益相对不佳的地方将会主动调减种植面积。

  与此相反,玉米在收储政策改革之后,目前种植收益已逐渐回升。稻谷种植收益在三大粮食作物中“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东北地区一直存在的水稻与玉米争地的“旱改水”现象很可能在2018年首次出现逆转。

  今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虽未取消,但120元/百斤的托市价格已与种植成本接近,基本形同取消,其种植面积仍可能继续下降,双季稻种植面积及产量也因此将减少,而一季稻种植面积及产量可能增加。由于优质稻与普通稻的价差将拉大,种植效益相对得到提升,种植面积及产量预计将继续增加。

  在价格“指挥棒”的指引和稻谷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的助推下,预计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及产量可能双双下降,结构调整将会加快。

  短期粳稻托市收购将增今秋托市收购或难启动

  目前,南方中晚稻托市收购已结束,但东北地区粳稻托市收购仍在继续进行。随着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市场向下调整的预期较大,将使2017年粳稻最低收购价显得更加虚高,原先选择观望、择机出售的农户可能会加快出售剩余稻谷的步伐,而其他市场主体在政策大幅调整后,短期可能选择观望。

  因此,存有普通稻的农户只能选择向国有粮库出售。预计在2月底东北粳稻托市收购结束之前,粳稻托市收购会再迎来一个小高峰,粳稻托市收购量也将不断创出新高。2017年产稻谷托市收购量继续超过3000万吨的可能性很大。随着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和其他配套措施的出台,预计今年稻谷产量将会下降。

  价格的下降和供求关系的改变,将使近几年普通稻最低收购价高于市场收购价的常态出现根本性改变,预计绝大部分稻谷主产区的市场收购价一般都会在最低收购价上方运行。

  今年稻谷托市收购启动的可能性不大,很有可能会成为7年来首次没有启动托市收购的一年。即使价格下降到需要启动托市收购也只会是个别现象,不会出现之前动辄大面积启动的现象。由于托市价与农户种植成本基本接近,农户以托市价出售的热情也将下降,托市收购量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临储稻谷销售将加快政策性库存将迎下降拐点

  因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庞大,国家一直在创新销售办法,努力化解高库存。2016年实行了超期储存粳稻销售新办法,2017年出台了“分年份、分品种和分品质”销售政策和大米竞价销售试点新政。其中“分年份”销售政策已经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2017年政策性稻谷库存消化1063万吨,为2016年的2.97倍,是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早籼稻库存消化121万吨,中晚籼稻385万吨,粳稻557万吨。

  由于2017年产稻谷托市收购量仍将超过3000万吨,大大高于年度销售量。因此,政策性稻谷储备库存同比还将增加2000万吨左右。为此,国家将创新政策性稻谷的销售办法,加大销售力度。

  除了上年采取的办法外,今年大米竞价销售也已准备登台亮相。

  2月底,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将开展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首批拍卖的4.03万吨稻谷为2013年产的籼稻和粳稻,其中江西2.03万吨、安徽2万吨。综合施策下,预计2018年政策性稻谷的销售量还将提升。

  大米进口有望下降出口或将继续增加

  2017年我国大米进口量达399万吨,折合稻谷近6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对国内稻米市场构成较大冲击。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国内稻米市场重心将出现下移,国内外大米价差预计将大幅缩小。如果稻米市场下降到2018年托市收购价附近,相当于早籼米价格将下降300元/吨左右,将会直接缩减国内外大米价差,大米进口动力也将下降。

  由于国际大米波动幅度较大,随着上年12月份以来的上涨,目前国际大米价格与国内大米的价差已回落至400元/吨左右。

  监测显示,上周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价格为445美元/吨,加上运费、保险、关税及港口杂费等成本,到我国南方港口完税价为3328元/吨;同期南方销区国产早籼米批发价3760元/吨,二者价差432元/吨,较前一周回落150元/吨,较1月上旬累计回落343元/吨。

  在国内大米价格预期下降和国际米价上涨的夹击下,国内外大米价差将继续缩减,大米进口面临亏损的风险也在增大,这将使大米进口趋于谨慎,进口量将迎来下降拐点。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大米价格重心下移,我国大米出口的优势将进一步确立,出口将继续增加。后期我国大米出口量可能大于进口量,进口对国内的影响将大大减轻。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郑红明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