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化制度改革调动产区储粮积极性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吴辉 编辑:李偲 2018-02-12 09:59:05
时刻新闻
—分享—

  进入新时代,针对矛盾突出的粮食供求结构和不断改变的粮食生产方式以及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步伐,国家粮食储备品种、布局、结构等体制、机制不仅要适应新形势,还要充分调动粮食生产地区和地方国有粮企积极性,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现阶段储备粮管理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建国之初就提出建立由政府掌握、应对灾荒和各种意外的粮食储备的设想。1955年,国家正式建立了以备荒为目的的储备粮即“甲字粮”,标志着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开始形成。1962年,国家建立了以备战为目的的军用“506粮”。1990年,为解决粮食丰收农民卖粮难问题,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2000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正式组建,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标志着储备粮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我国储备粮分为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实行的是以中央储备为主、地方储备为补充的分级储备体制。中央储备粮权属于中央,由中储粮具体负责运营;地方储备粮权归地方政府,由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同级地方储备粮的贷款利息、管理费用等财政补贴(有的地方省级财政也对县级储备粮予以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储备粮运营所需贷款,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储粮实施监管。其功能是中央储备主要调节全国粮食供求和产销区平衡,地方储备主要服务区域粮食市场稳定。当出现区域性粮食市场异常时,按先动用地方储备再动用上一级储备的顺序。

  分级管理中的问题

  经济负担与贡献不成正比。显然,按照现行储备粮管理体制,谁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谁就要增加地方财政负担。这样对于主销区(也就是缺粮地区)是必须的,但是,对于主产区,地方财政就不乐意,因为大多数粮食主产区都是财政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如笔者所在的江苏睢宁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部,县下设16个镇。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223.2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93.92万吨。2017年夏季小麦托市收购22.53万吨,而地方储备粮只有0.5万吨,人均不足3.5公斤。

  指标不明、责任压不实。国家有文件规定,要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核定和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粮食供给比较薄弱的产销平衡区,可比照销区确定地方储备粮规模。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和督促地方储备粮充实到位。

  但在实际执行中责任不明、指标不清。

  宏观调控作用弱化。作为粮食主产区,睢宁县连续多年粮食丰收,所以不少人认为口粮逐年减少,到处都是粮食,有没有储备无所谓。同时,粮食储备没有和加工以及应急供应网点相联系,应急反应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国家收储制度改革中,一旦取消托市收购,地方储备粮平抑市场风险、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难以发挥。

  储备粮制度改革的建议

  建议国家从中央财政层面增加对粮食产区地方储备粮储备费用的支持,调动粮食主产区增加地方储备的积极性,改变地方储备粮给地方财政增加负担的状况,改变产区贡献越多负担越重的局面。

  发挥粮食产区国有粮食收储能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国有粮企收储设施,增加国家储备粮在粮食主产区的储存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国有粮企发展。

  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能力提升,降低粮食产区原粮外运规模,增加产区粮食产业附加值。

  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区储原粮、销区储备成品粮的机制,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平衡粮食产销经济效益。

  作者系江苏省睢宁县粮食局局长

来源:粮油市场报

作者:吴辉

编辑:李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粮食频道首页